中國鐵合金網訊:
??在原有擋風抑塵網的基礎上,對露天原料堆場實施全封閉改造;焦爐煙氣實施脫硫脫硝治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處理工藝……在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政策指引下,太鋼不銹積極采取多項環保措施,減少各項污染物的排放。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公示了全國鋼鐵行業2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的企業,在山西省率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不銹”)位列其中,成為“綠色工廠”的生態環保治理樣本,對鋼鐵企業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
11月5日,該企業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總體情況。

01
率先完成改造
每天,在太鋼不銹廠區的監控室里,技術人員會不時關注屏幕上跳動的數字,查看各種污染物的排放濃度。
近年來,太鋼不銹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升級環保治理設施。啟動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后,2015年該企業完成了自備電廠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焦爐煙氣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底,完成了從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等全工序的超低排放改造。
為此,太鋼不銹累計投入33億元,實現了從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清潔物流、環保管控四個方面的升級優化,率先實現了包括焦化工序在內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02
工藝全國首創
燒結是煉鐵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一直是環保工藝提升的重點。在原有活性炭脫硫脫硝基礎上,太鋼不銹采用了 “活性炭擴容+ SCR 中低溫脫硝”工藝,使脫硫率由94%提高到95%至97%,脫硝率由33%提高到80%,污染物減排達到50%以上。
太鋼不銹能源環保部的項目評審室主任程志民介紹說:“這項工藝屬全國首創,最大的優點是處理之后沒有固廢,處理過程穩定,減排效果好。”同時,生產過程中所有的熱處理爐采用了低氮燃燒技術,除塵設施也采用了多種先進工藝,確保各類污染物均實現超低排放。
“粉狀物料的儲存均采用筒倉、料庫的方式,堆存原料的一次料場和二次料場實施了全封閉改造,并在場內配置高效霧炮設施抑塵。原料場和渣場出口設置了全自動高效洗車臺,確保運輸車輛‘車光貨亮’。”程志民進一步介紹說,物料運輸中,每年數百萬噸的精礦粉,從102公里外的尖山鐵礦通過專用密閉管道輸送至廠區。同樣,石灰也采用管式皮帶及封閉火車進行輸送。
運輸方式上,借助“公轉鐵”的改造,該企業的大宗物料和產品實現了火車和管道的專線全密閉運輸,雖然運輸成本增加了上千萬元,但清潔運輸方式占比提升至81%。
03
減排成效顯著
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2020年3月,太鋼不銹委托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啟動了評估與監測,結果顯示,太鋼不銹2019年超低排放邊改造邊見效,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的下降幅度分別為62.96%、41.88%、44.08%,總體下降50.6%;2020年超低排放進入常態運行,大氣污染物總體下降70%。
10月30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和山西省工信廳公布了全省首批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的企業名單,太鋼不銹被認定為A級企業,是太原市目前唯一的一家, 這意味著在重污染天氣下,太鋼不銹可以不必實施錯峰生產。
太鋼不銹的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綠色發展的標桿企業,在鞏固現有治理成果的基礎上,今后將持續提升環保治理工藝,向更高標準的“綠色工廠”邁進。
來源:太原日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enxi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