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CCCMC)和中國鐵合金網共同主辦,重慶博賽集團冠名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鐵合金國際會議”于2020年9月23日-25日在重慶召開。 在此,誠摯邀請國、內外錳礦、鉻礦、鎳礦礦石供應企業、鐵合金生產企業、煤焦、碳素、電極生產企業、鋼鐵企業以及其他服務配套企業的代表蒞臨本屆盛會。
【中國鐵合金網訊】2020年8月5日,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和金川集團簽訂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這標志著金川制造的精密電鍍專用鎳已經達到或超越了國際標準。被銀行業內俗稱“老三花”當中的一元人民幣,采用全新的鋼芯鍍鎳制造工藝,這種獨特亮麗的金屬光澤來自于我們金川鎳的本色。
上世紀80年代,要生產這樣的硬幣國家不得不花費大量的外匯儲備。那時的金川鎳產量還不夠大,作為國家緊缺的戰備物資全部統購統銷,用在國防工業建設上;那時的金川人正在通過科技興企提升鎳產能和品質。后來上海造幣公司和金川集團達成了跨世紀的合作。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人民幣流通的國際化,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對硬幣感觀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上海造幣公司希望金川集團能夠產出更高品質的造幣小塊鎳。但一年區區500噸的用量,還不到公司年產鎳量的0.4%,是合作還是放棄?艱難的抉擇擺在了金川人面前。當時我們既沒有成熟的工藝,又沒有專用的小塊鎳設備,創新又伴隨著極高的研發風險……金川人認為這絕不是一件量大量小的事,而是關系到金川未來發展格局、跨國經營國際聲譽,乃至一種民族品牌、家國情懷的大事。圍繞小塊造幣鎳的生產難題,作為金川鎳最終生產單位的鎳冶煉廠,向全廠發起了凝聚新力量、展現新擔當的號召。
早在2013年,金川集團為搶占電鍍專用鎳高端市場,曾花巨資引進一條全自動剪切機組,但剪切出的最小規格和造幣小塊鎳相比,還是一個字——大。技術攻關團隊找來原始資料,分析控制參數,模擬剪切程序,推演加工步驟,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反復嘗試和創新,終于產出了第一批符合剪切指標的小塊鎳。
正當大家滿懷信心、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時候,上海造幣廠的反饋信息讓大家備受打擊:剪切后的小塊鎳存在飛邊毛刺,會增加造幣的安全風險,打磨殘留的鎳金屬粉末可能影響加工質量……面對嚴格的質量要求,項目負責人說:“客戶的要求就是我們錘煉品質的方向,我們一定要讓中國硬幣繼續用上金川鎳!”
經過數月的艱苦攻關,我們自主研發的打磨設備有了結果,獨具創新的拋光工藝有了突破,萬眾矚目的鎳塊質量有了質的飛躍。飛邊毛刺沒了,表面的金屬粉末不見了,一枚枚造幣小塊鎳更加锃光瓦亮,過硬的產品質量終于贏得了上海造幣廠的高度評價。
一個好的品牌,精彩的故事自然會接連不斷。就在金川集團和上海造幣公司簽訂造幣小塊鎳合同后不久,又成功贏得了南京造幣有限公司大板鎳的長單供應。更讓人期待的是,金川集團將參與研發中國五角硬幣鋼芯鍍鎳的新產品,俗稱“老三花”的又一枚硬幣將因為金川鎳放射出新的光芒。
中國硬幣與金川鎳的合作升級,再次表明了金川的品質。中國硬幣將通過堅韌的內芯和華麗的外表,繼續承載起她與金川鎳品牌更多的精彩故事。
(轉自網絡)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