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CCCMC)和中國鐵合金網共同主辦,重慶博賽集團冠名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鐵合金國際會議”于2020年9月23日-25日在重慶召開。 在此,誠摯邀請國、內外錳礦、鉻礦、鎳礦礦石供應企業、鐵合金生產企業、煤焦、碳素、電極生產企業、鋼鐵企業以及其他服務配套企業的代表蒞臨本屆盛會。
【中國鐵合金網訊】一片沙地上,遠遠望去,一個巨大造型別致的門樓首先印入眼簾。據介紹,這是內蒙古(奈曼)經安有色鎳基合金新材料項目工地正在建設中的大門,帶有休閑觀光功能。往里面走,工地上崛起了一大片聯排的廠房。一群又一群頭戴紅色安全帽,身穿白色工裝的工人們正在忙碌著。
企業副總經理于少華指著東側的一片工地對記者說:“明年,這里將誕生第一塊不銹鋼。”
據介紹,經安鎳基合金新材料項目占地9700畝,該項目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18條鎳鐵合金生產線,生產線全部采用國際上先進、環保、低耗工藝。項目于2018年9月份開工建設。總投資15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50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后可新增鎳鐵合金產能近110萬噸,可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實現5000人穩定就業。
生產不銹鋼,一直以來,是奈曼廣大黨員干部追求的目標,也是當地五大產業集群的重要構成。經安公司成立了黨支部,目前有9名黨員,組織委員王佳林是一位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長得十分帥氣。他急匆匆從工地上趕回來,說起項目建設來,他對企業的前景信心十足。他說,通遼市提出加快建設經安鎳基合金項目,抓好上下游項目配套,建設高品質特殊鋼、高性能不銹鋼制品等高端有色金屬產業基地,打造百億級鎳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我們以優質的營商環境引來優質的企業。這里,將是百億級鎳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有力的支撐點。
不銹鋼是不銹耐酸鋼的簡稱。就在該項目區的不遠處,內蒙古和誼鎳鉻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廠區高大的廠房林立。2018年3月,記者曾經走進這家企業。隆隆機器的聲音震耳欲聾,工人們正在緊張地生產。生產線上是一條紅色的鐵流在流淌,最終冷卻成一塊塊黑色的“鎳鐵”。一輛巨大的鏟車將這些“黑家伙”過篩,然后卸到工廠的指定地點。這些“黑家伙”就是不銹鋼的前身,投產后經過特殊加工工藝最終變成“不銹鋼”。
奈曼已經實現“鎳鐵”的生產目標,目前正在由“鐵”向“鋼”的轉變。一片沙地,即將成為培育“不銹鋼”的搖籃。奈曼旗的黨員干部們也有著不銹鋼一樣的品質,有韌性,耐腐蝕,他們奮力奪取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雙勝利。
公開資料顯示,內蒙古(奈曼)經安有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是河北畢氏實業集團下屬子公司之一,河北畢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
內蒙古(奈曼)經安有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工業園區大沁他拉工業片區內,2018年委托內蒙古八思巴環境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編制《內蒙古(奈曼)經安有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20萬噸鎳鐵合金和60萬噸硅錳合金及40萬噸高碳鉻鐵合金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取得通遼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內蒙古(奈曼)經安有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20萬噸鎳鐵合金和60萬噸硅錳合金及40萬噸高碳鉻鐵合金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通環審[2018]15號)。該項目擬建36臺全封閉礦熱爐,其中包括18臺33000kVA全封閉鎳鐵合金礦熱爐,生產鎳鐵合金120萬噸/年;12臺33000kVA全封閉硅錳合金礦熱爐,生產硅錳合金60萬噸/年;6臺33000kVA全封閉鉻鐵合金礦熱爐,生產高碳鉻鐵合金40萬噸/年;配套建設8條4萬噸/年礦渣棉生產線;以及原料預處理、燒結、球團、煤粉噴吹系統、烘干系統、回轉窯系統、供配電系統、供水系統、壓縮空氣系統、制氮系統、煤氣柜、渣處理系統等附屬配套設施。
為了加速推動產業專業化和深加工,健全延伸產業鏈,開發不銹鋼產品,內蒙古(奈曼)經安有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擬在現有廠區內建設129.47萬噸/年不銹鋼建設項目。
(綜合通遼日報報道)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