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作為動力電池的路線之爭,“磷酸鐵鋰與高鎳三元誰更好?”一直是市場爭論的焦點,隨著高鎳三元以其容量更高、能量密度更大的優勢逐步走上神壇,磷酸鐵鋰的市場占比也由原先的半壁江山逐漸萎縮之兩三成左右,正當高鎳三元獨霸動力市場,最近的幾則消息卻悄然透露出情況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
5月13日,比亞迪宣布旗下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純電動車型漢EV在歐洲首發,漢EV是比亞迪面向中大型豪華轎車市場推出的一款純電動轎車,其刀片電池具有高安全、長續航、長壽命的特點。自今年3月底,比亞迪首次對外公布了“刀片電池”順利通過“針刺試驗”的完整測試視頻后,市場對于刀片電池備受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分析指出,“刀片電池”的設計使得它在短路時產熱少、散熱快,并且評價其在“針刺試驗”中的表現“非常優異”。
據相關資料顯示,“針刺穿透測試”是行業內公認的對電池電芯安全性最為嚴苛的檢測手段,可以模擬電池貫穿極度危險情況下的整車安全。在同樣的測試條件下,三元鋰電池在針刺瞬間出現劇烈的溫度變化,表面溫度迅速超過500℃并開始劇烈燃燒;傳統磷酸鐵鋰塊狀電池無明火、有煙,表面溫度達到200℃~400℃;“刀片電池”在穿透后無明火、無煙,電池表面溫度僅有30℃-60℃左右。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布會上表示,“刀片電池”將引領全球動力電池技術路線重回正道,“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徹底抹掉。”
無獨有偶,特斯拉也意將其車用電池轉向磷酸鐵鋰的賽道,5月15日,據相關報道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第333 批新車申報目錄上,采用磷酸鐵鋰電池的特斯拉(上海)Model 3 正式進行申報。但隨后在工信部官網查詢發現,該申報目錄已被刪除,尚不確定該信息是否會有變動。而早在兩月,有消息稱,特斯拉與寧德時代商討在其上海超級工廠的電動汽車中使用“無鈷”電池,業界一直猜測所謂“無鈷”就是磷酸鐵鋰電池。
另外,近日工信部發布的標準也使得高鎳三元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5月13日,國家工信部下發了三項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將于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其中,《電動汽車安全要求》主要規定了電動汽車的電氣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電池系統熱事件報警信號要求,能夠第一時間給駕乘人員安全提醒;《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針對電動客車載客人數多、電池容量大、驅動功率高等特點增加了高壓部件阻燃要求和電池系統最小管理單元熱失控考核要求,進一步提升電動客車火災事故風險防范能力;《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后,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電池安全性要求的提升,使得進一步增強三元高鎳材料的安全性迫在眉睫,雖然三元電池正極材料中鎳元素的含量進行提升能夠使大大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續航里程,但鎳元素提升之后,電池更容易出現熱失控。加之三元電池中含有鈷元素,其成本也比磷酸鐵鋰電池高。雖然看起來高鎳三元似乎遭遇了重挫,但是很多三元電池廠商卻并不甘心就此落幕,紛紛采取措施以增加三元電池的各項性能。
就在比亞迪成功進行針刺穿透測試驗之后,國內動力電池大哥寧德時代針對電池包做了兩次試驗,一次鋼針崩斷,電池包未刺穿;后一次,NCM523和NCM811電池電芯均通過了針刺試驗,不冒煙,未起火。在接受采訪時,寧德時代表示,有人對結果存在疑惑,是因為普通的三元電池過針刺測試容易發生大電流內短路,從而觸發熱失控。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公司經過多年研發,已有獨創的“控短路”安全技術。該技術能夠確保電池在遇到針刺等此類外部金屬異物插入的情況下,不發生大電流內短路,從而不引發電池熱失控。發布視頻中的811三元產品(NCM811),就是采用了‘控短路’安全技術,所以通過了針刺測試。
5月28日晚間,電池巨頭國軒高科也披露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其此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3.0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將用于國軒電池年產16GWh高比能動力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國軒材料年產30000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實不管是磷酸鐵鋰路線還是高鎳三元路線,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朝氣蓬勃的發展之下,前景都是很樂觀的,短期來看,特斯拉、比亞迪等巨頭紛紛轉戰磷酸鐵鋰電池對三元電池有一定的打擊,對硫酸鎳的需求也將有一定的沖擊,但是從長期來看,三元憑借著其高密度長里程的優勢,若能夠解決其安全性的技術問題,難免沒有希望再度走上動力電池排行榜的首位。
(轉自上海有色網)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