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鎳價呈現單邊下跌的走勢,盤中一度跌破9萬元/噸關口。在疫情和低鎳價的雙重壓力下,供應端開始出現擾動,菲律賓將北蘇里高地區已于4月1日開始暫停所有采礦及生產加工封鎖措施延長至4月30日,淡水河谷、住友等公司相繼宣布暫停部分礦山生產,加之國內NPI產量也因大幅虧損出現明顯減產。消費端,隨著中國陸續復工復產,不銹鋼開始去庫,拐點顯現,不銹鋼產量環比未有減產,從基本面來看,鎳價暫時有底部支撐,繼續下跌空間有限。
菲律賓北部地區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處于雨季,鎳礦出貨量本身就較少,疫情導致北蘇里高地區封港一個月,鎳礦出口量更加偏緊,2019年4月菲律賓蘇里高地區鎳礦出貨總量達220萬濕噸,占4月菲律賓總出貨量的65%。在菲律賓出口量明顯減少的情況下,國內鎳鐵企業只能加快使用港口鎳礦庫存來維持生產,預計后續港口庫存將會繼續快速去化。目前菲律賓1.5%品位鎳礦的港口FOB價格約28美元/噸,相對于其大約15-20美元/噸的開采成本,鎳礦利潤還有壓縮空間,但是短期內在雨季和封港的背景下,鎳礦供應偏緊,價格暫時不好往下壓。
受春節假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季度我國鎳鐵產量降幅明顯,一季度我國鎳鐵產量為13萬噸,同比減少4.4%,環比減少14.5%。我們從分地區產量來看,發現主要的減產企業是鑫海、德龍以及翔翔這些規模較大的企業,而不是前期市場預計的相對成本較高的內蒙古、遼寧等地的鎳鐵企業。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這些企業鎳礦消耗量巨大,在鎳礦供應偏緊的情況下,企業主動選擇減產確保鎳礦供應不出問題;二是印尼鎳鐵大量回國,擠占了部分下游市場。雖然內蒙古、遼寧等地的鎳鐵廠絕大部分已經虧損,但多數鎳鐵廠計劃全部消化完鎳礦庫存后,若后續面臨鎳礦不足問題或仍處于嚴重虧損中,則再考慮停產事宜,所以二季度我國鎳鐵產量恐還將繼續下降。
印尼方面,受疫情影響導致人員流動受限和設備運輸受阻,新建鎳鐵生產線投產進度低于預期,部分新建項目推遲了投產,預計上半年印尼鎳鐵產量增量不足以彌補國內的減量。據統計數據,一季度印尼鎳生鐵產量11.5萬噸鎳,同比增加38.5%,環比增加19.6%。一季度印尼不銹鋼產量為50萬噸,估算消費鎳約4萬噸,這樣測算理論上大約有7.5萬噸NPI可以運回國內。一季度國內200系不銹鋼產量為184萬噸,消費鎳金屬約2萬噸,300系不銹鋼產量為286萬噸,消費鎳金屬量約23.5萬噸,這樣測算一季度我國不銹鋼行業鎳消費量為25.5萬噸。供應端:國內NPI產量13萬噸+印尼理論進口量7.5萬噸,總量為20.5萬噸,另外進口高品位水淬鎳鐵約3萬金屬噸,總的鎳鐵供應量為23.5萬噸,因此還需消費約2萬噸純鎳來彌補鎳鐵供應的不足。
一季度我國純鎳產量為3.9萬噸,同比增加8%,環比減少13%,純鎳產量基本處于穩定。海關數據顯示,1-2月份我國純鎳進口量僅為1.28萬噸,同比大幅減少56%,環比減少25%,3月份進口窗口繼續處于關閉狀態,預計3月份我國純鎳進口量仍將維持低位。純鎳進口量偏低導致我國純鎳庫存在一季度持續去化,整個季度去庫約1.6萬噸。
在純鎳持續去庫和國內鎳鐵大幅減產導致供應偏緊的情況下,純鎳和高鎳鐵的比價在目前1.03的位置有較強支撐,短期內比價暫難跌至1或者0.9的位置。
一季度國內304冷、熱軋價格走勢整體回落,其中304冷軋跌幅更大,最終表現為冷、熱軋價差收窄直至倒掛。304不銹鋼現貨價格一方面是受銷售周期被壓縮,而鋼廠生產仍在持續,市場壘庫預期強烈;另一方面是供應端的冷軋產能擴大,亟需釋放產能,從而導致供需錯配。根據模型測算,3月份304月度冷軋成本為13500元/噸,3月下旬市場現貨報價在12400元/噸附近,現貨進入到全面的虧損階段。雖然不銹鋼行業陷入全面虧損,但鋼廠減產幅度有限,一季度我國300系不銹鋼產量為286萬噸,同比減少10%,環比減少17%,按月來看,我國不銹鋼產量正在逐月增加,鋼廠未出現大幅的減產動作。
對于下游不銹鋼市場來說,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終端需求較為疲弱,不銹鋼庫存持續飆升,社會庫存在3月初最高累至92萬噸,但此后隨著全國大部分地區防控放松,復工復產加快,不銹鋼社會庫存在3月中下旬出現明顯下降,庫存拐點凸現。但此后海外疫情開始爆發,不銹鋼型材及制品出口恐將受到較大影響,二季度我國不銹鋼出口不容樂觀,我國不銹鋼下游消費將再次承受較大的壓力,
菲律賓蘇里高鎳礦產區封鎖政策預計延期至 4 月 30 日,國內 5、6 月份鎳礦進口將會受較大影響,目前鎳礦庫存持續下降,未來鎳礦供應將會趨緊,原料端對鎳價有所支撐。下游端不銹鋼價格有所企穩,需求好轉,庫存下降,但不銹鋼自身供應壓力仍較大,短時間內難看到不銹鋼價格有持續上漲的動能。鎳價跌至目前9萬附近的位置,繼續往下的空間有限,在印尼鎳鐵新增產量暫還不能全面彌補國內大幅減產的情況下,鎳短期內適合逢低買入。
(轉自上海有色網,永安期貨)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