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如果路遙先生還活著,我想請他再體驗一次煤礦,請他再寫一遍煤礦。”7月17日,陜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煤業”)董事長閔龍如此說道。閔龍在說這句話時,其身后就是陜西煤業旗下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煤礦——陜北礦業張家峁煤礦。
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煤礦已探明儲煤量超過8億噸,核定年生產能力1000萬噸,并配套一個洗選能力1000萬噸的洗煤廠,截至2019年6月,陜北礦業張家峁煤礦已經安全生產3714天,超過10年時間。這在中國煤炭行業,實為難能可貴。閔龍將這一切歸因于技術的進步和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
在張家峁煤礦“1+9”總控-分控中心(“1”為調度指揮中心,“9”為綜采、掘進、機電、機運、通風、洗選、銷售、水暖電、安防9個分控系統),通過電子屏幕能夠看到整個煤礦的作業區域,不到10臺電腦,就能對井下和地面的60多個崗位實施遠程操控,原本在井下輪班值守的工作人員如今只需坐在電腦前按鍵操作。
近年來,張家峁煤礦確定了“互聯網+煤炭”的發展方向,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與煤礦安全生產經營中心深度融合,除了“1+9”總控—分控中心,還建成投運了遠程智能化裝車系統、安全檢測監控系統、地質可視化及“一張圖”協同管理系統等多個智能監測和控制系統,實現了井上井下36個機房硐室、101個操作崗位的“有人巡檢、無人值守”,將煤礦工人從危險頻發的生產一線解脫出來,大大降低了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率。
2008年,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劃撥出旗下全部煤炭主業資產、與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等4家戰略投資者投資成立陜西煤業,并于201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上市的同時,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企業法人制度在內的一套產權清晰、權責分明、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在陜西煤業也相繼建立。
隨后,改革為企業所帶來的收益逐漸顯現。據2018年A股年報紕漏的信息顯示,陜西煤業以109.93億元的利潤,成為陜西賺錢能力最強的上市公司。而張家峁煤礦技術設備的更新及智慧礦井的建設,正是得益于陜西煤業上市之后所帶來的制度和資金保障。
陜西煤業開放靈活的管理體制也激發了旗下公司及其員工的創新活力。據了解,煤亮子是陜西煤業旗下神南產業發展公司融合大數據、互聯網打造的“B2B”煤炭生產專業化服務平臺,目前煤亮子合作客戶超過400家,交易額已逾4億元,其還計劃通過三個階段的建設,將自身打造為礦用設備物資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統一行業標準,助推整個產業實現效率提升和產業升級。
此外,目前陜西煤業手里還掌握著90多項國際國內領先的技術、20項知識產權以及360份專利,更是2016年和2018年連續兩屆中國工業大獎的獲得者。(國際在線)
第七屆電解錳國際會議,8月21日與您共聚寧夏銀川,不見不散!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