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利潤不盡如人意。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行業實現利潤548.6億元,同比下降36.7%;二季度行業利潤更是集體大幅下滑。
“智能制造、融合創新將是鋼鐵工業今后一段時期的主攻方向。”
6月26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在第二屆鋼鐵工業智能制造發展論壇講話中這樣表示。
遲京東強調,智能制造發展必須與標準化建設緊密結合。他指出,目前,鋼鐵行業在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標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標準體系不完善,特別是前沿領域標準建設有待加強,需要加快補齊標準化體系的短板;二是標準化工作的基礎支撐體系有待進一步夯實,需要加強標準化組織建設和人才培養;三是標準化貫標的廣度和深度需要加強,已有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標準貫標的企業數量還很少,需要加快進度。
遲京東說,當前,數字化、網絡化、綠色化、個性化、定制化、注重用戶體驗和價值創造的智能制造發展方興未艾,綠色低碳、融合創新、網絡智能、共享共贏正成為智能制造發展的新特點。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信息化社會到來,鋼鐵工業迫切需要在信息化環境下加快形成企業管控的高度集成和高度協同的一體化運營體系、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綠色低碳鋼鐵制造體系、以網絡化為基礎的產業鏈集成體系,以及以數字化為手段的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體系。
鋼鐵行業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巨大,綠色發展需多方合力
7月13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何文波在“2019年(第十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表示,對于鋼鐵行業產量的增加,當前更要關心清潔產能是否足夠,社會的激勵機制一定要導向那些環保水平先進的企業。超低排放是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的一個新起點,但是目前在具體實施中還存在不少技術難題,需要行業內外共同協作、聯合攻關。
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下稱《意見》),不僅對末端治理后的超低排放指標提出明確要求,還要求加強全過程、全系統、全產業鏈的污染治理。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總量分別為106萬噸、172萬噸、281萬噸,分別約占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7%、10%、20%左右。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鋼鐵企業分別占全國總產能的30%、21%、4%,共計55%。鋼鐵產能前20名的城市(重點區域12個)產能占全國總產能51%,平均PM2.5濃度50微克/立方米,比全國平均濃度高出28%。
何文波表示,超低排放是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的一個新起點。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將帶來投資規模、研發創新、鋼鐵制造全系統全過程全產業鏈的綠色發展革命。這必然要求并促進我們進一步創新技術、提升管理水平,也將引領鋼鐵傳統制造業的革命性變革。從長遠看,從高質量發展全局出發,超低排放改造的實施貫徹對促進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有利,對打贏藍天保護戰更有利。因此鋼鐵行業在推進超低排放升級改造,踐行綠色發展中必須要有責任、有擔當。(新華社客戶端、中鋼網等綜合整理)
第七屆電解錳國際會議,8月21日與您共聚寧夏銀川,不見不散!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