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山西深化煤企改革的五點建議
作為重要的煤炭基地,山西在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其自身經濟的發展也受困、受制于煤炭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山西持續推進煤炭產業供給側改革,在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的同時,合理控制了原煤生產總量,為全省經濟轉型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保證山西省“示范區、排頭兵、新高地”三大目標得以實現,結合山西經濟發展狀況與煤炭產業發展現狀,筆者認為,必須從創新技術、協調思維、綠色理念、開放機制、共享體制等五個方面,全面深化煤企改革:
煤炭企業要走技術創新發展之路。企業要生存、求發展必須創新,煤炭企業由能源依賴型驅動模式向創新驅動型轉變是落實供給側改革的必由之路。加強煤炭科技管理上層系統設計,需要煤炭基礎科技、煤炭綜合利用技術和煤炭新型科技統籌發展,切實提高與發揮煤炭企業核心競爭力。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鼓勵大型煤炭企業走出來“進圈子”,主動與國內外知名的能源領域科研院所進行深度溝通,只有切實進入“科研圈子”,了解科研院所的具體想法與研究狀況,才能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合作共贏。
煤炭企業要有協調發展的思維。煤炭企業一要做強做優主業,堅持以煤為基,突出轉型發展、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切實轉變落后與陳舊的發展思維,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努力提升產品綜合實力和企業品牌形象,以市場倒逼制淘汰落后產能。二要多元發展、融合發展,加快新興產業培育與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加強煤炭與電力、建材和煤化工等產業的一體化,延伸煤炭產業鏈,提高煤炭利用率。三要全力推進轉型項目建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改革“一子落”帶動轉型 “滿盤活”,實現從煤炭生產消費大國向煤炭科技裝備強國的轉變。四要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跨越,以增量補減量,保增長。進一步釋放優勢產能,通過跨界融合、內引外聯、重組優化,以爭當轉型排頭兵的氣魄,站位產業的制高點,持續推進山西煤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進行。
煤炭企業要有綠色發展理念。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基礎能源供給仍將維持以煤為主的格局,在政策引導和企業自身轉型動力的推動下,“綠色發展”有望引領煤炭行業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那么煤炭企業綠色發展必須要有低碳清潔、市場金融的理念,通過轉型升級實現清潔發展、建立綠色礦山將是煤炭產業結構優化過程中至為關鍵的一環。煤炭企業需通過市場與金融兩種手段實現“綠色發展”,這是煤炭產業供給側改革最為重要的一環。充分利用大企業集團的良好信譽與強大資金流,以企招企、以商招商、精準招商,以基金公司為平臺,風投在先、戰投跟進、市場協同培育,布局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動能項目,為優化山西煤炭產業結構添磚加瓦。
煤炭企業要有開放發展機制。開放是改革轉型的外部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 40 年來,我國煤炭工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煤炭資源從粗放式開采到清潔、高效利用發生了質的飛躍,能源安全與供給能力切實大大提高,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高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煤炭企業開放發展既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深化國際化開放合作,全面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與國際能源話語權。山西將深度對接“一帶一路”建 設、京津冀協作聯動發展、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山西煤電鋁、煤化工、煤層氣、煤—電—大數據+和煤—電—網+等相關產業集聚優勢。
煤炭企業要有共享發展體制。共享發展就是著實讓各行業共享轉型發展的紅利。憑借市場在煤炭資源配置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煤炭企業必將在做實做好煤炭安全生產、高效清潔利用等方發揮巨大的作用,同時向煤炭生產、銷售和供應一體化發展轉型,強力打造煤炭貿易、物流網絡。山西煤炭企業要充分利用“西接陜蒙,東臨津冀”的獨特區位優勢,有效運用省內省外兩種資源,打造“中國煤炭物流基地”。一要組建強有力的煤炭物流組織網絡。在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基礎上,尋求與其他國際知名物流集團合作,建立起高效節約的運輸子網、倉庫子網以及配送子網,形成一個資源共享、快速反應、成本最優的綜合服務體系。二要建立功能強大的煤炭物流信息網絡。這一網絡作為用戶需求信息、市場動態、內部業務處理共享的平臺,為管理者提供戰略、戰術及運作決策的有效支持。煤炭物流信息網絡在加強企業整體綜合能力的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企業的科學管理和科學決策水平。三要建設輻射范圍廣的煤炭物流結點。(作者為山西能源學院副院長)
- [責任編輯:liuzhengro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