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后,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近日下發的《2019年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提出,將開展鞏固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成果專項督查抽查,加快出清違規產能,統籌去產能和保供應,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中小型企業。
去產能優產能新階段
“去產能”成為近年來煤炭行業的“關鍵詞”。2018年,據國務院公布《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落實情況顯示:2018年原計劃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實際完成2.7億噸。自2016年以來,煤炭行業累計退出落后產能8.1億噸,提前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我國開啟煤炭去產能工作。根據國務院的要求,2016年開始,要用三至五年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90.5%;2016年同比增長223.6%。此前2013年至2015年,煤炭行業持續低迷,企業利潤總額連續三年同比下降44%—65%。
2018年是煤炭“去產能”的第三年,行業利潤同比連續第三年增長。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888.2億元,同比增長5.2%。90家大型企業利潤總和(含非煤)1563億元,同比增長26.7%。
2018年我國煤炭產業能夠保持平穩運行的態勢,煤炭行業分析師賈先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指出,一方面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另一方面得益于煤炭行業的自身發展。具體看來,我國煤炭行業開放合作加速有序推進;煤炭企業發展方式得到有效改善以及新舊動能轉換等。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目前“十三五”煤炭去產能主要目標任務已基本完成,年產30萬噸以下煤礦產能減少至2.2億噸/年以內,接下來,煤炭行業將由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去產能。
記者注意到,隨著煤炭行業“全面轉入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新階段”,防過剩產能復產依然是《工作要點》提出的首要任務。
《工作要點》強調,堅決防止已經退出的產能死灰復燃,確保財政和審計檢查發現的各類問題整改到位。鞏固治理違規建設煤礦成果,進一步規范生產建設秩序。全面轉入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新階段,進一步提高職工安置和資產債務處置質量,加快推進企業改革重組和行業結構調整、布局優化、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基調,煤炭行業從總量去產能步入結構性去產能優化產能新階段。卓創資訊分析師荊文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2018年以結構性優化產能為主,加快建設先進產能,擴大優質增量,不斷提升煤炭供給體系質量。2019年去產能工作將繼續穩步推進,堅定淘汰落后產能、增加優質產能。
“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將對煤炭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賈先生稱,首先,將進一步穩固煤炭供需關系,有利于煤炭價格趨于穩定。其次,煤炭行業結構將得到優化,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此外,可有效提升煤炭產業資源利用率,在煤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后,礦產資源開發會逐步向中大型、實力雄厚的優質礦源集中,煤炭產能雖然有所放緩,但資源利用率將會明顯上升,同時,礦產質量隨之提升,進而有效加強煤礦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據《中礦(北京)》中國煤炭產業經濟景氣指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已經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近7億噸,產能過剩問題基本得到化解。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指出,去年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煤炭產業能夠延續平穩運行態勢實屬不易。2019年煤炭產業形勢穩中向好,但穩中有變,值得重視。
煤炭保供進入“施工藍圖”
煤炭保供再次進入煤炭行業的“施工藍圖”。2018年我國原煤產量有所增長,而進口量也在同步增長。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煤炭凈進口2.76億噸,同比增長5.2%,為近四年來最高水平。
荊文娟分析指出,從我國煤炭供應情況來看,政策顯效,煤炭供應量持續增長。2018年全國煤炭產量36.8噸,同比增長6.8%。我國煤炭行業去產能以來,煤炭行業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生產重心逐步向晉陜蒙地區集中。2018年三省區共生產煤炭24億噸,占全國煤炭產量的69%。
《工作要點》提出,要統籌做好去產能和保供應等工作。有關省(區、市)要結合資源供給和煤炭運輸通道建設投運等情況,在確保煤炭供應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上,統籌制定去產能實施方案,合理把握去產能力度和節奏。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教授邢雷表示,對煤炭行業有保有壓很重要。南方煤礦煤質差,地質條件復雜,產量小,儲量所剩不多,因此要逐步退出。以后產能主要集中在三西地區,以晉陜蒙為主,這些地區煤質好,地質條件好,產量大,有望成為我國先進產能地區。
目前我國在煤炭保供方面仍面臨一定的挑戰。荊文娟表示,一、新增產能投入生產需要一定的緩沖時間;二、在煤礦事故頻發的背景下,主產地安全檢查力度毫不松懈,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煤炭產量的釋放;三是進口煤的限制也將會在特殊時期如用煤高峰季影響局部區域的煤炭供應。
同時,《工作要求》指出,保供難度大的地區要制定完善可操作、可落實的煤炭保供方案,去產能任務安排要充分考慮地區煤炭供應實際和接續資源運力落實情況,通過與主要產煤省區和大型煤炭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電煤供需合同、開展產能協作、建立生產基地等方式,形成互利共贏、長期穩定的供需合作關系。主要產煤省區要加快釋放優質產能,組織做好均衡生產,不得集中停產,避免影響煤炭穩定供應。
記者注意到,我國在做好煤炭保供工作的同時,也在加強應對用電高峰時段的電力保障工作。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發布2022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政策禁止新建自用煤電項目的省份數量繼續縮減,“增強電力(熱力)供應保障能力”首次進入預警文件。
圍繞保供,《工作要求》指出,按需推進煤電應急工作,在積極穩妥化解煤電過剩產能的同時,為妥善應對高峰時段電力缺口,進一步提高電力、熱力應急保障能力,切實維護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熱力的可靠供應。根據《煤電應急備用電源管理指導意見》、《關于煤電應急調峰儲備電源管理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指導督促各地區落實文件要求,根據實際情況,按程序合理安排煤電應急備用電源和應急調峰儲備電源,并做好相關工作。
岳福斌表示,《研究報告》建議煤炭產業發展要立足于世界經濟處在變局這一時代背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五大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網)
- [責任編輯:gaoyid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