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列為2019年第一項重點工作任務。
在剛剛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聚焦聚力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既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要求。
數據顯示,2018年,我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資產負債率下降0.7個百分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煤炭、稀土轉化率分別達到38.4%和80.6%。全區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1%,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10個百分點。價值量、科技含量更高的新產品實現了良好增長,單晶硅增長1.2倍,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長42.8%,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1547輛。
2018年,內蒙古制造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
我區挺進海外的第五個工廠化裝備制造項目——北奔重汽右置牽引車項目在肯尼亞成功投產,進一步增強了自治區先進裝備制造業走出國門、爭取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隨著包鋼鋼軌、稀土鋼漂洋過海運往“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區成為世界最大的稀土鋼及鋼軌生產基地。
投資120億元、年產16億立方米的匯能煤制天然氣項目在我區開工建設,以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為切入點,內蒙古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領域再創輝煌。
我國中西部標志性工業轉型項目——以“焦爐煤氣—甲醇—氮氣—多孔硝銨”為循環產業鏈的西來峰硝銨項目建成投產,我區推動工業綠色化發展步伐鏗鏘。
全球首個稀土硫化物環保顏料項目一期工程在我區正式投產,環保顏料長期依賴進口的產業尷尬局面就此打破,稀土新材料產業領域有了內蒙古的身影。
全區110多個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產值再超萬億元。
成績來之不易,發展更有信心。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力軍,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具有“一業強百業興”的乘數效應。今后,制造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將成為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
在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上下足功夫
面對當前形勢,2019年,自治區從5個方面規劃出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
——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
——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煤炭、化工、冶金等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
——發揮現有產業基礎和人才優勢,支持裝備制造企業改造升級。
——推動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產業向園區集中、要素向園區集聚,實現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與時代同頻共振,以奮斗書寫華章。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我區全國人大代表和住我區全國政協委員紛紛表示,要將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求化作工作動力,鼓足干勁、拼搏奮斗,扎扎實實推動自治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董恒宇認為,我們不能僅盯著“羊煤土氣”這些有形資源,還要樹立人才是第一位的觀念,建立智庫組織,招才引智。一方面要匯集本土人才,充分發揮好本土人才接地氣、熟悉和熱愛內蒙古的作用。同時還要登高望遠,與國家級相關領域科研院所等機構及國內高校開展廣泛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地聚集智慧,發揮智庫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包頭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江濤表示,包頭是制造業大市,我們要充分發揮包頭的各項優勢,打造高質量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制造業強市,加快內蒙古資源型產業的轉型升級。
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孫俊青認為,目前,自治區制造業的層次和水平還處于中低端階段,對能源、資源的依賴性較高,對生態環境的壓力較大。如何有效改變這種現狀,孫俊青提出,一是要推動科技創新的政策落實,最大限度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特別是企業的創新積極性;二是要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加強與大院大所的合作,補齊我區科技力量、科研人才不足的缺項;三是要聚焦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兩大任務,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突破一批產業技術瓶頸;四是要發展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更多的制造業優質企業。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實現‘四化’,即自主可控高端化,數字支撐智能化,低碳集約綠色化,二三產業融合化。”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工商聯主席安潤生說。
在制造業技術創新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創新部營養研究高級經理史玉東認為,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十分重要。目前,我們面臨著高校研究和企業研究無法有機結合的困境,如果以企業為主導,企業科研人員與科研院所共同研發,會大大縮短開發周期,加速科研創新的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帶著責任、帶著使命,代表、委員們各抒已見,積極建言獻策。
拼搏奮斗,堅定信心。代表、委員們斗志昂揚、信心滿滿地要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聚焦聚力。
- [責任編輯:gaoyid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