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3月7日上午,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河北省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并向中外媒體開放。據《河北日報》3月8日報道,新華社記者提問稱,過去一年,河北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上有哪些有力舉措?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在回答記者上述提問時表示,發展是第一要務,高質量是根本取向,轉型升級是關鍵。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重要指示,全面落實“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制定實施工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15個三年行動計劃,開展“萬企轉型”行動,“去調轉”協同推進,“加減乘除”聯動發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許勤從以下四個方面向記者介紹河北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上的有力舉措。
一是堅決化解過剩產能,為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和資源。確定“兩減、兩降、四提升”目標,也就是過剩產能減少、過剩產能企業減少;排放下降、能耗下降;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裝備水平大幅提升、中高端產品比重提升、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圍繞這個目標,以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抓“四個一批”,即通過制定實施環保、質量、技術、能耗、水耗、安全等嚴于國家的地方標準,倒逼退出一批;通過兼并重組,關小促大、保優壓劣,壓減整合一批;通過搬遷改造,減量置換一批;通過國際產能合作,轉移一批。去年全省超額完成六大行業年度去產能任務,截至目前,11家鋼鐵“僵尸企業”全部出清。
二是著力創新驅動,以創新加速度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引擎。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北要盡快走上創新驅動發展之路的重要指示,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全力加快創新河北建設。
培育創新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工程,以企業結構優化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兩年前的2031家猛增到5099家,兩年新增數量是歷史總和的1.5倍,科技型中小企業兩年增加2.6萬家,增速居全國前列。
增強創新能力。瞄準產業發展需要、消費升級方向和供給側短板,實施創新機構倍增計劃,去年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303家,力爭到2020年達到1900家。
推進協同創新。加快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去年與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04億元,增長25%。特別是雄安新區作為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將加快布局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聚集國內外創新要素資源,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聚集創新人才。實施人才興冀戰略,大力引進符合我省轉型升級方向和創新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去年全省院士工作站新增88家、總數達360家,進站院士677人次。
優化創新環境。在賦予科研人員自主權、科技人才評價、成果轉化激勵等方面出臺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有效激發創新內在動力。去年,專利申請受理量、授權量分別增長36.7%、46.8%。
三是振興傳統產業,優化供給結構,實現質量和效益雙提升。傳統產業是河北的當家產業,也是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去年,我們針對鋼鐵、石化、裝備制造、建材、食品、紡織服裝等9個重點產業,分別制定轉型升級專項計劃。工業設計優化一批,出臺高含金量的支持政策,推動工業設計與河北制造深度融合,辛集皮革、河間玻璃、邢臺鑄鐵等一批特色產品通過植入工業設計,效益顯著提升。技術改造提升一批,去年實施千項技改項目,總投資3365.6億元,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6100億元,到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完成一輪技術改造。產業延伸集聚一批,以強鏈、補鏈、延鏈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躍升,河鋼集團發展鋼材深加工及關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內第一大家電板生產商、第二大汽車板生產商;敬業鋼鐵集團建成全國唯一的全流程增材制造生產線,生產的粉末冶金產品售價是普通鋼材價格的幾百倍。
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打造市域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每個市、縣都制定專項規劃,一業一策推動標準、質量、品牌、信譽聯動提升。目前全省已形成白溝箱包、清河羊絨、高陽紡織、安國中藥、灤南鋼鍬等62個百億元以上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河北是農業大省,農副產品種類多、品質優,有君樂寶酸奶、遷西板栗、深州蜜桃、富崗蘋果、臨城綠嶺核桃等。我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造質量農業、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四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新供給、實現新增長。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10個領域為主攻方向,開展高技術產業化、創新百強培育等6大工程,建設30個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去年,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加值和出口額分別增長30.4%、15.3%和28.3%。
瞄準戰略需求和新興市場,發展未來產業。在雄安新區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端高新產業。張家口借勢冬奧發展冰雪裝備產業,規劃建設2個冰雪產業園,去年已有20家企業簽約、15家入駐;秦皇島去年舉辦了國際康復輔助器具博覽會,聯合民政部,結合發展康養產業,打造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集群;唐山與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地震局合作,聯合打造國家應急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積極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去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5%,全省產業結構由2017年的9.2∶46.6∶44.2調整為9.3∶44.5∶46.2,首次由“二三一”轉變為“三二一”。
許勤最后表示,河北的轉型潛力無限,河北制造大有可為,河北高質量發展值得期待。希望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河北、走進河北、投資河北。
(來源:澎湃新聞)
- [責任編輯:gaoyid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