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英國首相梅周一在該國下議院公布退歐備選計劃“Plan B”,下議院可以提交對政府版脫歐計劃的修正案,B計劃也可再度修改,以期于1月29日再一次在下議院進行表決。
上周二,政府脫歐協議在議會投票中遭遇230票“凈反對”的慘敗,議會要求梅在三天后提出B計劃,即脫歐協議草案被否決后的解決計劃。B計劃在提出前也經歷了不小的波折,梅起初稱要通過跨黨派談判解決退歐僵局,但昨日據稱放棄了這一計劃,一度令無協議脫歐風險再度上升。
梅今日在議會發言時表示,政府將繼續主導下一階段的脫歐談判,目前的計劃是接著要求歐盟妥協,進一步修改北愛爾蘭地區與愛爾蘭之間不出現硬邊境的“后備協議”。但梅也承諾,未來的談判過程將更靈活、開放和包容,會“容納更多聲音”,向議會透露更多秘密信息,并在未來談判英國與歐盟的貿易關系時,讓議會更多參與到談判過程中。
她再次表示,反對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認為“在當前”重新大選不符合國家利益。梅表示自己不支持撤銷象征英國脫歐的《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也不支持將3月29日的法定脫歐日期延后,但對這一問題留下了回轉的余地。
反對黨工黨一直要求梅政府排除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但今日梅再次不置可否,只是表示英國政府希望得到下議院的批準來確保離開歐盟時有一版協議。盡管她呼吁不要期待無協議脫歐,但并沒有明確表示“政府已經排除了無協議脫歐作為議會投票失敗后的默認選項”。梅更多的是利用占絕對多數的議員反對無協議脫歐這一點,要求下議院要么決定留在歐盟,要么有協議脫歐:
“排除無協議脫歐的正確方式就是(英國議會)批準脫歐協議。即便延長《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也無法排除英國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若撤回第50條,則與脫歐公投的初衷背道而馳。”
觀察人士還發現,梅試圖向反對黨工黨拋出橄欖枝,以吸引到一些支持者。梅表示,不會要求想留在英國的歐盟公民每人付費65英鎊(約合84美元),也承諾保護英國員工權利,爭取最強有力的環境保護標準。英國蘇格蘭第一大臣Nicola Sturgeon就表示,英國放棄對歐盟公民獲取不列顛居住權收費,對此變化感到欣慰。
正如此前分析預料得那樣,梅今日沒有提出與此前政府版脫歐協議有實質性區別的B計劃,梅本人、議會內的反對和支持者立場都沒有改變。
《華爾街日報》認為,梅只是承諾議會在未來與歐盟的貿易關系談判中有更多發言權,但在退歐協議談判上沒有任何讓步。彭博社指出,周一下議院依舊是分成想要脫歐延期和不能延期兩大派,充分說明了英國下議院存在的深層分歧。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梅的做法令其與議會間的矛盾愈發突出。梅拒絕在議員設定的最后期限前妥協以確保達成退歐協議,僵化的做法可能會鼓勵那些希望通過修改議會程序來控制選舉進程的議員們。
英鎊兌美元在梅開始講話時測試日低,在梅發言與回答議員提問的30分鐘內止跌轉漲,短線反彈逾50點,并向上沖破1.29,隨后再度波動跌破這一關口。
MUFG分析師Lee Hardman認為,梅愿意讓議會參與更多談判過程是提振英鎊的主因,但投資者會保持觀望的謹慎態度,因為并不知道議會將如何被“包容”進來重塑談判進程。由于梅政府的B計劃沒有多少亮點,令英鎊在任一方向都無法形成突破,“沒有讓交易員激動的事情發生”。
高盛外匯策略師Zach Pandl也表示,本周之前,英鎊兌美元已經連續五個周線上漲,創2018年1月以來最長連漲周期,這主要由于市場對無協議脫歐可以被避免更有信心。如果這一樂觀預期最終被證實,英鎊到2019年底可能是G10國家中表現最好的貨幣,但短期內市場會保持謹慎。
最新消息顯示,今日英國下議院跨黨派的議員聯合提出一項議案,希望將議會最終表決日期推遲到2月26日,以期阻止無協議脫歐。如果屆時議會沒有通過任何脫歐協議,這項議案將迫使梅政府延后脫歐日期。這些修正案都可能在1月29日被下議院投票表決。
人們普遍猜測,梅會迅速向對手作出重大讓步,以挽救瀕臨破裂的退歐協議。但在上周與多位歐盟領導人通話中,梅均表示不會改變自己的立場。英國電訊報援引知情人士稱,梅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話時講的還是“一樣的故事,一樣的需求,什么都沒改變。”
英國首相發言人表示,梅與歐盟領導層一致決定,雙方都希望英國有序脫歐。但德國外長Maas稱,在英國脫歐協議上,反對就愛爾蘭邊界后備計劃(backstop plan)設定五年期限的建議。這似乎表明,就算歐盟也不希望英國無協議脫歐,但不愿意承諾后備計劃有截止日期。而反對英國政府版脫歐協議的觀點認為,后備計劃是個陷阱,擬將英國永遠滯留在歐盟的海關聯盟中。
不過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最新講話,似乎為歐盟扭轉與英國的下一階段談判態度奠定了基礎。1月19日在羅斯托克出席活動時,默克爾明確表示,英國能否順利脫歐不僅僅是英國首相梅一個人的工作,同時也取決于歐盟能否擔負起一定的責任。分析指出,默克爾其實是在警告歐盟,必要的時候需要妥協,“英國不能順利脫歐你們也有責任”。
(轉自華爾街見聞)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