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016年以來,有色金屬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主要礦產品和冶煉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大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已恢復到2012年水平。作為中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和第三大銅生產企業,金川集團如何乘勢而為,走出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金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永前分析說,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資源型企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也是金川集團有效避免走動力衰退、低水平循環的“平庸之路”,畸輕畸重、顧此失彼的“失衡之路”,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的“透支之路”,由粗放式經營邁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內在要求。
為此,金川集團于今年4月份制定出臺綠色高質量發展戰略體系,提出到2020年公司有色金屬及新材料年產量超過200萬噸,化工產品接近500萬噸,總產值達到1100億元以上的目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總產值中,有色金屬新材料及生產性服務業產值達到474億元,占比超過43%。
綠色發展之路——“金娃娃”長成“綠巨人”
作為生產鎳、鈷等有色金屬及鉑族稀貴金屬的行業龍頭企業,金川集團一直被稱為“祖國的金娃娃”。然而,隨著市場格局的變化,“金娃娃”也面臨新挑戰。
“我們以前的產品鎳含量大多為99.96%,現在已逐步提升至99.97%。”金川集團鎳冶煉廠生產技術室工程師劉軍告訴記者,千萬別小看了這0.01的差距。“鎳含量99.96%的老產品基本上只能用于不銹鋼領域,要占領電池、電鍍、高溫合金等高端市場,還得靠鎳含量99.97%的新產品。”
劉軍分析說,行業數據顯示,不銹鋼行業雖然仍是鎳消費的主要領域,但份額正在逐步下降,反觀電池、電鍍用鎳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截至今年8月份,全集團鎳含量99.97%的新產品在出廠產品中已經占到10%左右。
今后幾年,金川集團將繼續加強非鋼領域電鎳市場開拓,降低電鎳在不銹鋼領域的使用量,力爭到2020年將電鎳在非鋼領域的用量由30%提升至50%以上,不銹鋼領域占比小于50%。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課題下,昔日的“金娃娃”不僅要做精傳統支柱產業,還將通過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成長為今后的“綠巨人”。8月底,金川集團綠色生態產業實施方案出爐,提出將健全以清潔生產、節能環保、清潔能源、先進制造、數據信息、軍民融合等為主的綠色生態產業體系,計劃到2020年實施57個綠色生態產業項目,投資總額約127億元,綠色生態產業產值將超過1100億元。
在綠色高質量發展戰略體系引領下,今年上半年,金川集團完成工業總產值413億元,同比增長40.6%;生產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產品70萬噸,同比增長23.2%。企業所在地甘肅金昌市區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7.1%,優于二級標準。
國際化之路——生產要素全球配置
金川集團總部雖然深居內陸腹地,業務、資源及資產配置卻遍及全球。在日前發布的2018年中國跨國企業100大榜單中,金川集團位列第45位,跨國經營指數達17.65%。
王永前坦言,中國鎳、鈷等資源儲量并不高,因此行業企業迫切需要通過跨國經營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生產要素全球配置。
為此,金川集團將調整資源結構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之一,確立了“使海外紅土礦資源開發形成規模,二次資源利用形成體系,對金川貧礦資源開展經濟性利用”的路徑。同時,集團還將資源保障體系列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體系之一,力爭到2020年實現鎳、銅、鈷、貴金屬原料自給率分別達到60%、30%、60%和65%的目標。
2016年11月份,由金川集團投資的印尼紅土鎳礦項目在印尼北馬魯古省奧比島開工建設。這是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甘肅省開工建設的首個境外項目。該項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中國與印尼“一帶一路”政府間國際產能合作重點項目。
高精尖之路——精耕有色新材料
“純度達到99.9999%的高純鎳、高純銅、高純鈷是生產手機、電腦芯片的關鍵性基礎材料,其生產技術曾長期被國外壟斷。”金川集團旗下蘭州金川科技園高純事業部經理楊曉艷告訴記者,近年來金川集團加強技術創新,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高純銅生產商和全球第二大高純鈷、高純鎳生產商。目前,金川高純產品國際市場份額約為25%,國內市場份額高達85%以上。
在金川集團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中,有色金屬新材料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為此,早在2006年,蘭州金川科技園有限公司就依托金川集團和國家鎳鈷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的創新平臺和創新能力資源,開始了泛半導體領域用高純銅、鎳、鈷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目前,集團已擁有“真空電子束爐熔鑄銅錠工藝技術”等12項專有技術,獲得8件授權專利,并制定了高純銅、高純鈷、高純鎳3項國家標準。
最新資料顯示,金川集團超高純金屬產業已形成系統的高純金屬產業鏈和完善的生產體系,超高純銅產能達到200噸/年,超高純鈷、超高純鎳、超高純金屬錠材產能均達到20噸/年。
“未來幾年內,蘭州金川科技園將繼續立足有色金屬深加工,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蘭州金川科技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全忠表示,僅就當前階段來說,將重點發展鋰離子電池材料,主要發展四氧化三鈷和三元材料,并以此帶動金川鈷產業長足發展,力爭經過3年至5年時間將蘭州金川科技園打造成中國重要的“以鋰離子電池材料為主體、兼顧其他產業的產業集群”。
記者了解到,目前蘭州金川科技園10萬噸/年三元前驅體項目一期工程、南通3萬噸/年高鎳三元前驅體建設項目、3000噸/年高電壓鋰離子電池用四氧化三鈷項目、5000噸/年鈷鹽溶液生產線擴能改造項目、1000噸/年廢舊電池回收生產線等一系列產業化支撐項目已全面展開。
“為進一步鞏固止滑、減虧、增盈成果,集團滾動制定并實施3年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攻堅行動方案,成效非常顯著。”金川集團總經理陳得信表示,這得益于企業改革發展的系列對策行之有效,創新驅動的信念非常堅定。
“我們相信,這一系列舉措將持續推動金川集團由規模速度向質量效益全方位轉型,走好內涵集約經營之路。”陳得信說。
(來源:經濟日報)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