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018H1業績符合預期:2018H1公司實現營收2.57億元,同比增長27.47%;實現歸母凈利潤0.21億元,同比增長11.42%,業績符合預期,公司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于2018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行情下主要礦業公司利潤明顯增長,全球礦業投融資活動增強,礦產勘查活動回暖。
公司地質勘探業務起家,業務多分布于海外: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固體礦產勘查技術服務、建筑工程服務、后勤配套服務、礦權投資和貿易業務等,其中固體礦產勘查技術服務和建筑工程服務業務毛利占比為83%,是盈利的主要來源。2018H1固體礦產勘查技術服務業務營收0.85億元,同比增長29%;建筑工程服務業務營收0.94億元,同比增長42%,公司與贊比亞地方政府部簽署了金額為2.4億美元的EPC總承包合同。公司營收結構中90%以上為海外部分,大多分布在贊比亞、津巴布韋、剛果金、烏干達、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
PSC+BIKITA,鎖定鋰礦資源:公司2018年3月和PSC公司簽訂《入股框架協議之補充協議》,以1000萬澳元認購PSC增發完成后總股本的8.41%股份,PSC擁有津巴布韋Arcadia鋰礦項目70%權益。公司獲得該項目投產后7年以上包銷總量為28萬噸的鋰輝石精礦(Li2O6%)和78.4萬噸的透鋰長石精礦(Li2O4%),有效地鎖定了鋰資源,預計2019年6月之后開始供應。同時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奧凱元在2012年與BIKITA公司簽訂了十年期的中國地區《獨家代理協議》。BIKITA現有產能為10萬噸/年的透鋰長石生產線(Li2O4.3%-4.5%)。
收購東鵬新材料,進軍鋰資源冶煉和RbCs鹽深加工領域:公司發行股份收購國內最大的Cs鹽、Rb鹽和氟化 鋰生產商東鵬新材料,該決議于2018年6月獲證監會批準,東鵬新材料主要業務為RbCs鹽、鋰板塊和礦石貿易。(1)鋰板塊具有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3000噸氟化 鋰產能,未來鋰資源主要來自PSC和BIKITA公司,公司擴產1.5萬噸電池級氫氧 化 鋰和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預計建設周期14個月。(2)Rb、Cs鹽板塊,公司是國內龍頭,年產520噸Rb鹽和1320噸Cs鹽,Rb、Cs鹽主要用于醫藥中間體、催化劑、石油鉆井等領域,目前Rb、Cs鹽為賣方市場,公司擁有一定的話語權,隨著未來下游市場的持續擴展,業績有望保持持續增長。(3)礦石貿易板塊主要是進行透鋰長石等產品的貿易,下游為高溫陶瓷企業。
產業鏈布局,未來業績飛躍:東鵬新材料2017年實現營收5.18億元,歸母凈利潤1.46億元,東鵬新材料2018年8月開始并表,并表后將為中礦資源帶來業績增量。東鵬新材料被并購時承諾歸母凈利潤為2018年1.6億元,2019年1.8億元,2020年2億元。公司形成從資源控制到地質勘查再到采選冶煉,最后到產品加工的礦業開發產業鏈,為未來業績的高增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盈利預測:考慮到未來業務的進展以及基本面情況,預計2018-2020年實現營收8.56/13.11/17.30億元,實現凈利潤1.42/2.61/3.67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56、1.04、1.46元。參考同行業估值水平及公司業績增速,給予公司36-38倍估值,合理價格區間為20.2-21.3元。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公司產能投放不及預期,匯率波動的風險,公司地質業務開展地區發生政治經濟風險。
(轉自財富證券)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