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受海綿鈦市場成交低迷影響,上游原料價格逐步下調,北方降幅略大于南方地區。至8月末,高鈦渣價格全月累計下調200~300元/噸;四氯化鈦價格北方下調600~800元/噸,南方下調500~600元/噸。上游原料價格回落后,海綿鈦企業暫時緩解了成本壓力。雖然短期內企業經營壓力得到緩解,但由于下游實際交投量不足,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海綿鈦市場還將面臨減產與降價的抉擇。
8月下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2012年年會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和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宣傳貫徹會召開。一個是有色金屬協會鈦鋯鉿分會成立10周年慶典,一個是釩鈦產業“十二五”規劃的通氣會,兩個會議均為行業內的重量級會議。
高速發展的10年
今年恰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成立10周年,在過去的10年間,我國鈦工業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2001至2011年間,我國海綿鈦年產量由2468噸增至64952噸,平均年增長率接近38.7%;鈦加工材年加工量由4720噸增至50962噸,平均年增長率接近27%;鈦加工材需求量由6237噸增至44526噸,平均年增長率接近22%。目前,中國海綿鈦及鈦加工材產量、消費量約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我國已經成為鈦生產大國及鈦使用大國;在產量迅速增長的同時,我國還由國外引進先進生產設備,主體生產技術裝備已居世界先進水平。
當然,在發展中我們也應看到不足:中國海綿鈦總體質量仍低于美、日、俄的水平且能耗偏高;出口產品多是棒、絲、板中的普通產品,進口的是薄板和鈦焊管,這表明中國鈦產品結構還不合理;中國鈦加工材的總體質量也低于美、日、俄的水平,如航空轉動件用鈦材仍未得到國外大公司認證等。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在承德召開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和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宣傳貫徹會上,國家部委對相關細則作出了闡釋。從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國家對鈦產業的戰略構思及政策指引。當前的盲目擴張產能相對過剩、行業集中度較低、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不足的產業機構問題、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過高、國內資源無法有效利用等重點問題,在“規劃”規劃中都有涉及并指明政策方向。《規劃》明確規定了落后產能的淘汰標準,并設立了新增產能的準入門檻,防止沒有先進技術的盲目投資;提出了建立產業基地戰略,以形成集群優勢,避免小而分散的問題;要大幅度提升高檔產品的比例,大飛機、海洋工程用鈦及鈦合金等產品實現自主化,關鍵品種自給率達到90%以上,氯化法鈦白粉產量占鈦白粉總產量15%以上,鼓勵企業提高高端產品的比例以改善產業結構;鈦資源回收率要達到20%以上(目前不足14%),至2015年,國產鈦礦能夠滿足國內三分之二的需求,以解決過于依賴國外資源的問題。此外,《規劃》還對環境保護問題及降耗減排等問題提出了指導意見。
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然,在前進的途中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難以預料的新問題。如資源自給方面,我們就面臨著技術上的瓶頸:當前國內選礦工藝生產的鈦礦無法完全去除有害雜質,不能用作優質海綿鈦的生產原料。尤其是高端應用領域,若無法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就無法擺脫對國外優質鈦原料的依賴。在節能減排方面,若按《規劃》中的能耗標準淘汰高鈦渣冶煉設備,則國內多數高鈦渣生產設備都將面臨淘汰,因此,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活動需要得到加強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在海綿鈦、鈦加工材制造方面,由于新技術的研發投資風險較大,完全依靠市場自發進化效率可能較低,或許可以考慮以部分保障訂單扶植優秀企業自主研發,在降低企業研發風險的同時促進技術進步。(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