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對商品市場影響逐步減弱
豆類品種表現不一,工業品未偏離基本面
美國7月6日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隨后,商務部表示,美國違反世貿規則,發動了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中方承諾不打第一槍,但為了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擊。根據海關總署關稅征管有關負責人的表態,中國對美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已于6日12:01開始正式實施。
加征關稅的靴子落地后,7月6日商品期貨反應比較“淡定”,業內人士認為,貿易戰對商品市場的影響在逐步減弱。
“就豆類而言,市場反應各異。”國富期貨農產品部負責人陳慶表示,隔夜CBOT美豆應聲下跌,國內豆系商品表現不一,豆粕市場“利多出盡”。截至收盤,豆粕主力合約M1901期價較前一日收盤價下跌1.16%。由于豆粕保存期限短,在整個中美貿易爭端持續期間表現最為敏感。但6日豆粕市場表現相對理性,上午交易時段期價未因美豆關稅加征預期而大幅上漲。
究其原因,陳慶認為,一是本次關稅征收額度僅340億美元,且市場消化已久,市場擔憂情緒基本釋放完畢;二是當前時間窗口為巴西大豆進口高峰期,豐產背景下國內近期港口到船集中,國內壓榨用豆供給充裕,開征美豆進口關稅影響力度有限;三是生豬養殖行業持續虧損,飼料企業采購謹慎,中間貿易商及終端消費企業幾乎不備庫存。
鑒于對美進口大豆關稅政策的落地會導致南美大豆升水提高,進而提高國內油廠壓榨用豆成本,豆一和豆二前期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但6日利多消息兌現,兩品種盤面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陳慶認為,豆油價格受貿易戰影響非常有限。當前,國內油脂庫存持續攀升,油廠開工高企,導致油脂價格連續數月處于下跌通道,而近期現貨成交稍有改善,促使期價超跌反彈。
工業品方面,中信建投期貨能源化工事業部負責人李彥杰認為,中美貿易戰對相關工業品價格的直接影響也十分有限。近期工業品走弱更多是因為其自身基本面較弱,當然,也或多或少受到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避險情緒影響。不過,隨著避險情緒的淡化,工業品價格仍然不會偏離基本面。因此,在國內經濟仍舊穩健的背景下,市場不宜過分看空工業品。
記者發現,鋅是有色板塊中受貿易戰拖累最大的品種。“一方面歐盟對美國加征的關稅很大一部分為汽車關稅,由于鋅的終端消費25%在汽車行業,鋅價較為敏感。另一方面,鋅、銅與GDP的相關性較高,貿易戰降低了全球對宏觀經濟的預期,因此鋅的走勢在有色板塊中最弱。”李彥杰分析。
在招金期貨貴金屬研究員孟妍妍看來,目前貿易戰范圍并未擴大,市場避險情緒有限,對貴金屬的影響也較小。
- [責任編輯:liuzhengro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