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近日,首秦公司煉鋼部傳來喜訊,從5月份開始試驗低鎳生鐵替代原來價格昂貴的鎳板及鎳銅合金,截至7月底共消耗低鎳生鐵3220.24噸,實現降本491.63萬元。這是他們積極應對挑戰,敢于創新,勇闖難關,大膽優化合金結構取得的又一成果。由此,首秦公司也成為國內首家成功大規模應用低鎳生鐵合金降成本的轉爐煉鋼廠,為煉鋼生產降本增效開辟了新的道路。
在煉鋼工序成本中,合金料占27.34%,是僅次于鋼鐵料的第二大煉鋼成本項目。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首秦公司煉鋼部干部職工積極踐行“精儉煉鋼——低成本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核心思想,把眼光盯在合金原料結構的優化上,千方百計尋找突破口和新路徑,積極創新技術工藝,大力降低成本。
煉鋼部技術科周金明等技術人員在使用外購生鐵過程中,發現外購鐵塊鎳、鉻等成分偏高。這一現象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想到,煉鋼生產中需要加入鎳合金,如果能將外購鐵塊的鎳、鉻用于替代合金,那將形成降成本的一個重要方向,能節約大量資金。但這樣做沒有先例,要冒很大風險。
“不冒風險,就不會有收獲。首秦人就是要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煉鋼部馬上通過供應公司與現有鐵塊供應廠家、合金供應廠商聯系進行尋找。但結果卻令人失望,雖然他們用盡方法,找遍了各個市場,可依然沒有查到專門出售的類似產品。但他們沒有放棄,仍然采用各種方法尋找著。終于,在運用電腦查詢時,網上一篇關于某不銹鋼廠投資建設低鎳生鐵生產線的預算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首秦公司煉鋼部與技術質量部通過網絡聯系到山東地區一家供貨商,在供應公司的幫助下,首批低鎳生鐵于5月5日順利到貨。
闖過了一關又有一關。低鎳生鐵的供給問題解決了,煉鋼工藝難題又擺在了他們面前。“想要降成本,就不能拘泥于傳統思路,只要創新思維,敢于探索,就一定能闖過這一關。”面對困難,煉鋼人沒有屈服。煉鋼部部長朱志遠和副部長王浩然多次組織生產科、技術科、煉鋼作業區、精煉作業區等專業對相關工藝進行討論研究,努力尋找突破口。經過不斷探索,煉鋼作業長張祥與技術科煉鋼工程師李鐵提出改進原有加料模式,對吹煉過程的槍位控制進行適當調整的辦法,徹底解決了生鐵熔化難和易噴濺問題。同時,為解決生鐵中磷、硫雜質元素含量較高的問題,精煉作業區積極對LF處理工藝進行調整,以適應轉爐鋼水成分變化,一爐一爐盯,一爐一爐試,從3噸,到5噸,再到12噸……5月上旬,在抗大變形管線鋼上成功率先應用,克服了高級別品種鋼吃生鐵的工藝難題,現場低鎳生鐵的鎳吸收率達到100%,且沒有發生一爐因吃低鎳生鐵造成的成分不合及其它質量問題。
在成功面前,他們并沒有止步,而是在低鎳生鐵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積極拓寬含鎳生鐵的使用領域,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創造條件。抗酸管線鋼X65MS是目前首秦公司冶煉難度最大、技術檔次最高的鋼種,對硫、碳、磷、夾雜物、中心偏析的要求均達到極致,尤其要求硫含量不大于1ppm,在生產過程中對原料要求也異常嚴格。一旦采用低鎳生鐵,單爐加入量將達到12噸,帶入的硫將達到20ppm,無法保證LF爐穩定生產。困難面前,他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經過積極探索,煉鋼部技術科提出應用中鎳生鐵的創新方法,經過大家周密準備,協同配合,一舉獲得成功,打開了在抗酸管線鋼X65MS品種生產中使用中鎳生鐵的新渠道。也為水電鋼等其他高鎳鋼生產創造了條件,有力地促進了優化合金結構降成本工作。
使用低鎳生鐵降成本,在首秦公司成功地大規模推廣應用,效果十分明顯。按首秦公司去年消耗303.4噸鎳來計算,如全部使用低鎳生鐵替代,首秦公司全年可降低成本2724萬元。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