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生態環境部公報首次增加溫室氣體濃度等氣候變化內容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緊盯形式主義問題
昨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總體來看,2017年全國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土壤環境風險有所遏制,生態系統格局總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積極變化。
《公報》顯示,2017年,在大氣環境質量方面,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9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29.3%。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為4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5%。
系生態環境部組建后的首份公報
這是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首份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有別于原環保部此前發布的環境狀況公報。除公報名稱發生變化外,今年發布的《公報》還增加了溫室氣體濃度、海平面變化和農業面源等方面內容。
劉志全表示,“《公報》增加了氣候變化的內容,首次提出了溫室氣體和海平面的問題,特別是公布了全國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為404.4PPM,甲烷的濃度為1907ppb,氧化亞氮的濃度為329.7ppb,并和全球的水平做了一個比較。”同時,《公報》公布了我國海域總體海平面變化水平,201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2011年)高58毫米,并且公布了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具體變化。
在農業面源方面,《公報》稱,2017年,農業用水量占全社會用水總量的比重為62.4%,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36。水稻、玉米和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
此外,在海洋的水質方面,《公報》顯示,全國近岸海域水質基本保持穩定,水質級別為一般,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其中,渤海和南海的近岸海域水質一般,黃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東海近岸海域水質差。
在9個重要河口海灣中,膠州灣和北部灣水質良好,遼東灣水質一般,渤海灣、黃河口和閩江口水質差,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
“回頭看”進駐期間突出下沉督察
日前,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已全面啟動。6個督察組將陸續進駐河北、河南,內蒙古、寧夏,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等10個省、區開展督察“回頭看”工作。
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5月30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已進駐黑龍江省開展工作。31日,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進駐河北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
“這次‘回頭看’跟中央環保督察一脈相承,既延續了原來中央環保督察工作積累的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實踐。”劉友賓說。
據他介紹,在組織形式上,6個督察組要完成對10個省、區的督察,采取了“一托一”或者“一托二”的方式開展督察,有的督察組要到兩個省開展督察工作。除了全面督察工作之外,專門針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7個標志性戰役和有關的重點工作,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同步統籌安排一個專項督察,這個專項督察和整個督察統一實施、統一報告反饋,但是對相關的問題線索進行分開移交移送。
其次,在督察內容上,重點督察主要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重點檢查列入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查處整改情況,重點督察人民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立行立改的情況,以及地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肅責任追究的有關情況。
另外,時間安排上,這次“回頭看”進駐期間,省級層面督察只安排5天時間,其他的時間都要進一步下沉督察,現場核實問題是否得到整改。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Jiang Li Juan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