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要不是2011年云南曲靖市“6-12”鉻渣非法傾倒致污事件發生并被媒體調查后大肆曝光,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實鉻渣污染離我們生活并不遙遠呢?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原國家環保總局2005年共同編制的《鉻渣污染綜合整治方案》及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目前在12個省、區、市仍堆存有約100萬噸有毒鉻渣。
根據中國水網的統計結果顯示,在上海、天津、蘇州、錦州、包頭、武漢、青島、杭州、沈陽、江門、長沙、廣州、韶關、鄭州等20多個城市遺留了近600多萬噸鉻渣。
“‘十二五’期間,國家層面上有《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但是即便在短時間處理完面上的鉻渣,但鉻渣堆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不是簡單就能解決的。如果對其不進行修復,光處理鉻渣堆并無深層次意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環保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
中國治理再推遲5年?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1958年我國開始出現第一個生產線之后,先后有七十余家鉻鹽企業出現,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但是直到1980年代末,鉻渣危害才被人們認知,國家逐步關停并轉50多家,現存的鉻鹽生產企業僅剩14家。
但即便鉻鹽工廠停工后,這些工廠的“遺產”——鉻渣堆卻在全國共有八十多處。
面對鉻渣污染嚴峻的形勢,早在2005年,國家發改委和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就曾聯合發布《鉻渣污染綜合整治方案》,該方案提出,力爭到2006年,實現鉻鹽生產企業當年產生的鉻渣全部得到無害化處置;在2008年底前,實現環境敏感區域鉻渣無害化處置;在2010年底前,所有堆存鉻渣實現無害化處置,徹底消除鉻渣對環境的威脅。國家發改委為此劃撥了大量專項整治資金。
不過,從相關行業規劃中,看出了治理的新時間表。
據《無機鹽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摘要)中提出,到“十二五”末,鉻鹽當年產生的含六價鉻鉻渣要實現100%綜合利用或無毒化處置,徹底完成歷史遺留的鉻渣無毒化處置或綜合利用。
但“十一五”的計劃都沒有完成,假設“十二五”末上述目標可以實現,也比原來兩部委提出的既定鉻渣整治目標整整晚了5年時間,這也意味著更多污染的出現。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