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證監會發布通知,確定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鐵礦石期貨為境內特定品種,允許引入境外交易者。3月27日,大商所向市場發布了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相關規則。這標志著鐵礦石期貨對外開放的大幕即將拉開,中國鐵礦石期貨將在全球市場發揮功能,鐵礦石定價機制將迎來新的變化,企業風險管理有了更為豐富的手段。
價格發現功能將進一步增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商所鐵礦石期貨目前在價格發現方面的功能發揮良好,為產業鏈上客戶提供了合理的定價和避險工具。
據介紹,目前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已成為國內期貨市場產業客戶參與程度較高的領域之一。2017年,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法人客戶日均持倉占比達37%,參與的產業客戶近千家,國內前10大鋼鐵企業中有7家參與交易,產能占全國鋼鐵總產能的35%。鐵礦石期貨已成為國內產業客戶制訂價格、管理風險的必要工具。但是,由于境外產業客戶尚不能直接參與國內鐵礦石期貨交易,期貨價格對全球客戶的影響力有限。
王穎生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都在國外,鐵礦石期貨國際化意味著國外礦山等機構客戶可以直接參與中國商品期貨市場,有助于形成全球參與者共同交易產生的、具有國際代表性和公信力的鐵礦石期貨價格,最終受益的是國內外市場參與者。
本鋼集團期貨貿易中心副經理孟純告訴記者,海外礦山與鋼廠目前是根據普氏指數來簽訂鐵礦石現貨長協合同的,而普氏指數通過小樣本詢價方式來定價,有時甚至出現了幾船現貨就能決定大量現貨價格的局面,鋼廠只能被動接受普氏指數。他認為,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的目的在于引入境外礦山等實體企業,推動境外礦山參與到國內鐵礦石期貨價格形成過程,并逐漸在貿易中認可、使用期貨價格,讓鋼廠在貿易定價中變被動為主動。
推動形成基差貿易機制
據了解,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將拓展國內黑色系企業基差貿易的發展空間。基差貿易作為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常見的定價策略,在國內黑色系企業貿易中還不普及。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后,境外礦山等產業客戶參與國內期貨交易,形成供需雙方共同認可的期貨價格基準,進而推動國際鐵礦石貿易采取基差定價,以降低談判成本、優化采購和銷售渠道。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靈活、市場化的期貨定價將是未來鐵礦石定價的發展方向。現貨貿易可參照鐵礦石期貨的價格加減相應升貼水來定價,通過基差貿易方式達成最終現貨成交價。“基差交易給貿易雙方提供了更為便利的套保機會,幫助現貨貿易參與主體更好地把控價格波動風險。”他說。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華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志強指出,應以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為契機,推動形成混合指數定價和基差貿易定價方式,促進鋼鐵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據悉,2017年大商所已開始在黑色系產業推動基差貿易試點工作。其中,4個鐵礦石項目涉及22萬噸鐵礦石現貨,共有8家不同類型的、具有較強代表性的實體企業參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商所將在2018年繼續加大對基差貿易試點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鐵礦石期貨服務產業和實體經濟的能力與水平。
促進境外客戶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近年來,國際鐵礦石供需格局發生顯著變化,境內外產業客戶都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因此境外礦山、貿易商等實體企業同樣需要提高風險管理意識,通過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高爐產能不再擴張,對廢鋼的利用率也會逐步提高,國內鐵礦石需求將呈現逐步放緩趨勢。因此,未來境外礦山不得不面對需求放緩的銷售壓力和風險,其參與期貨市場避險的需求會增加。”孟純說。
中鋼貿易有限公司期貨一部經理劉旭表示,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后,境外企業不用在國內開設分公司,相當于是給國外的投資者開設了便捷交易通道。“相比于新加坡鐵礦石掉期和期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在流動性和活躍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他認為,這將吸引更多境外企業轉向大商所,從而進一步強化其已有的影響力,也豐富了企業管理價格風險的手段。
孟純還提出,鐵礦石期貨的境外交易者主要是一些礦山企業、鐵礦石現貨貿易機構和大型投資公司。境外交易者的優勢在于他們對鐵礦石海外的供需情況更為了解,直接掌握境外市場即時資訊。相比于國內交易者,其對境外市場變化的敏感度會更高。因此,“國內企業要梳理市場研究的思路,建立研發團隊,對期現、點價、期權等操作模式從基本面研究到策略全面鋪開,并及時掌握境外市場訊息,做好市場研判。”他說。
來源:網絡
- [責任編輯:Wang Liny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