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前些年的市場洗禮之后,我國海綿鈦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得到了緩解。近兩年來,我國海綿鈦行業的整體開工率逐步恢復至75%以上,企業數量從之前的一、二十家減少到十來家;產品價格也出現階段性回升,企業經營環境明顯優于2013-2015年。
大浪淘沙后,海綿鈦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前5大企業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80%以上。在此背景下,海綿鈦行業再度萌發出了擴產的苗頭。具體羅列下擴張企業名單后,我們可以發現,擴張的主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目前國內排名靠前的海綿鈦企業,他們通過重啟閑置裝置或新增生產裝置來達到增產的目的;而另一類則之前的“圈外人”投資建立的新廠,這些新建工廠在建成后必然也將擴大我國海綿鈦的產能。
近兩年,我國海綿鈦需求穩步整張。其中,航空業對海綿鈦需求的增長最為明顯。但海綿鈦行業的增產更為猛烈,這或將導致海綿鈦行業再度陷入銷售困境。從供應端的變化來看,現有企業計劃擴產規模總和超過超過了兩萬噸/年,而每個新建項目的規模也都在兩萬噸/年之上。也就是說,在未來的2年中,我國海綿鈦產能或將重新回到高峰時期的13萬噸/年,甚至更高。雖然目前我國海綿鈦需求每年都在小幅上行,但明顯無法容納如此龐大的增量。屆時,市場上將面臨新一輪的競爭與洗牌。在殘酷的市場規律面前,必將有企業敗下陣來;而擁有技術優勢,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或將堅持到最后。但在市場調整、淘汰的過程中,所有企業都不可避免的再經歷一次陣痛。價格戰、零利潤甚至虧本經營將再一次擺在所有企業面前。希望在陣痛之后,海綿鈦行業能夠得到脫胎換骨的蛻變。在市場的大課堂中交完學費后,能夠學有所成。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ang Liny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