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加倉遠期合約 銅價仍存上行空間
春節過后的兩個交易日,滬銅維持漲勢,主力1804合約累計上漲800元或1.52%至53590元/噸。業內人士分析,廢銅進口減少限制銅價下調,但在需求不明的情況下,短期銅價維持在53000元/噸-54000元/噸區間展開震蕩。不過,考慮到近期主力合約及1810往后合約增倉明顯,或表明市場對銅價長線看好。
需求不明銅價短期震蕩
從2月12日以來,滬銅連續多個交易日上漲,截至上周五收盤,主力1804合約已回到53000元/噸上方,2月初以來的跌幅基本收復。業內人士分析,滬銅短期反彈已經到位。
從供給端來看,廢銅進口數量成為市場最大的關注點。節后至旺季來臨前,國內銅庫存基本處于累庫存階段,需關注廢銅進口對精銅庫存的影響。目前精銅處于季節性累庫狀態,隨著下游消費的逐漸恢復甚至進入旺季,廢銅因素才會顯現,此期間需廢銅進口數據的驗證。
不過,從近期公布的消息來看,廢銅進口數量大幅削減已成趨勢。2月23日,2018年國內第七批限制類廢銅進口的批文的公布,在此前公布第六批批文中,沒有限制類廢銅的批文,在本次公布的批文中,限制類廢銅批文中企業3家,合計10350噸,其中2家位于廣東省,1家位于廣西。
2017年前七批限制類廢銅進口批文合計277.65萬噸,2018年前七批合計19.45萬噸,同比減少93%,但目前廣東地區的進口批文已經開始公布,預計之后批文數量較今年前幾批公布的數量將有所增加。
美爾雅期貨金屬分析師王艷紅認為,從供給端看,廢銅進口批文額度的大幅減少將影響銅的供給,對銅價短期形成支撐。不過,目前銅的需求端尚沒有明顯的趨勢,銅價反彈到位之后短期維持震蕩的可能性較大。
建信期貨則認為,春節期間LME銅小幅下跌,目前下游尚在假日氛圍中,入市采購極少,市況仍顯濃厚的春節氣氛。短期走勢預期仍然偏弱,但基于對未來礦端偏緊的預期,下跌空間有限。3月以后開工率和需求增加,有利于銅價企穩回升。
遠月增倉明顯
從盤面上來看,狗年開年第一個交易周,滬銅遠期合約強勢拉漲,主力及1810往后合約增倉明顯。2月23日,滬銅1809合約增倉1666手,1811合約增倉5234手。王艷紅認為,機構大幅增倉遠期,表明對銅價長線看好。
建信期貨盧金表示,2018年銅價走勢由供需端決定,供應端需要關注兩個銅礦和廢雜銅進口兩個方面。第一,礦山方面罷工威脅仍存,如果2018年再有集中罷工出現,則影響將超過2017年。第二,關于廢雜銅進口政策影響,2018年更需關注政策實際執行情況。需求方面,需要關注美國基建計劃和中國投資。市場預計未來美國基建預算將高達1萬億美元,但稅改導致財政收入減少,勢必影響2018年美國基建投資。中國房地產和基建下滑,必定影響國內銅消費。
盧金認為,預計2018下半年,若國內房地產政策松動以及美國萬億基建計劃實質落地,銅價將會有向上突破6萬元/噸空間。如果政策不及預期,全年將小幅震蕩偏弱。
“2018年決定銅價的將是中美經濟走勢,”王艷紅表示,如果兩國經濟較好,銅價則上漲空間較大,供需博弈不是主要因素。(孫翔峰)
- [責任編輯:liuzhengro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