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市圍繞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狠抓“十大戰略問題研究”成果物化,不斷釋放有效需求,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300億元,同比增長8%;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4.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和9%,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回升。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200億元,增長27.6%;完成財政總收入78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3億元,分別增長51.6%和34.5%;第三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11.8%。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經濟綜合效益七項指標全面轉好,直報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37.8%,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84.4%,三次產業占比調整到5∶62.9∶32.1。新的發展動能加快成長,陜西有色多晶硅、泓海榮通制藥等一批調結構項目建成投運,非能源工業投資增長42.2%;快遞物流、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加速成長,文化旅游產業加快破題,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4.5%。
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我市加快蘭炭、電石、金屬鎂等傳統優勢產業清潔化改造,工業企業技改投資增長140%。開展了礦業權清理整頓,籌建煤炭轉化引導基金,延長靖邊填平補齊工程、陜西精益化工等一批深度轉化項目開工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煤基高純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粉煤熱解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術企業完成產值131.4億元,增長30%。
更高層次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成立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實現中心城區規劃管理“三個一”;推進黃河引水、榆陽機場擴建等一批管長遠的重大工程,啟動古城保護開發、棚戶區改造、“四館兩中心”等一批提品質的重大項目,城區32個污水直排口徹底治理,13個社區公園開工建設。同時加快縣城和重點鎮村建設,神木撤縣設市,沿黃公路全線貫通,行政村通村公路實現全覆蓋;振南與脫貧攻堅加快融合,揚榆協作到位幫扶資金6400萬元,南六縣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實現新提升。
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我市以脫貧攻堅統領“三農”工作,出臺40多個行業扶貧政策,投入扶貧資金18.2億元,預計全年6.16萬人脫貧,162個貧困村出列。我市還啟動民辦養老機構醫養結合試點,新建農村幸福院150所、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0個。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