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金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自2013年11月落戶玉林,就快速起步,迅猛發展。短短四年,該公司的一期二期鎳合金項目接連建成并投產,以超常規的效率,創造了“新龍潭速度”。如今,在該公司董事長王文輝的帶領下,中金公司正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推動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繼續刷新“新龍潭速度”。
今年6月,中金公司120萬噸不銹鋼熱軋加工生產線成功投產。
中金公司的“新龍潭速度”
2013年11月,中金公司落戶玉林龍潭產業園。2014年1月,一期年產50萬噸鎳合金項目開工建設,2014年10月1日,一期項目竣工投產。與此同時,二期年產120萬噸鎳合金深加工項目精煉車間(即不銹鋼鋼坯生產車間)開工,2015年8月,該項目竣工投產。中金公司的發展速度,有如一匹奔馬疾馳向前。在“新龍潭速度”的成績單下,中金公司的發展不但沒有放慢,而且更快,呈跳躍式地前進,不斷地刷新著“新龍潭速度”。
2016年3月,廣西中金金屬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改制為廣西中金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6月,三期120萬噸精制鎳鐵深加工項目熱軋生產線開工建設。該公司在進一步加大拉長下游產業鏈建設力度及環保設施建設的同時,同步推進企業“新三板”上市各項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2016年12月26日,公司成功掛牌“新三板”。
2017年6月,三期年產120萬噸精制鎳鐵深加工項目熱軋生產線竣工投產。據悉,該公司的四期退火酸洗熱壓板項目,以及五期不銹鋼冷軋項目目前正在抓緊推進中。
創新挖潛打造完整產業鏈
中金公司以“科技興企,開拓創新”為經營方針,以“全員共同經營”為管理模式,以“學習型企業,教導型組織,以人為本,每天進步1%”的企業文化凝聚所有員工的力量,發揮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挖潛增效,著力自主創新。開展服務聯動,消除浪費,管理規范化、系統化,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能耗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子,立志將企業打造成同行業的領先企業,產品做成全國知名品牌乃至國際知名品牌。
該公司十分注重科技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采用冶金先進生產設備、“混鐵爐綜合砌筑”專利、變頻節能技術、回收煤氣、利用液態合金熱能、貧化處理爐渣及煙氣余熱蒸汽發電等多項綠色制造工程和工業資源再生循環利用工藝,引進國外GOR技術并優化改進,進口國外低品位鎳礦資源,從低品位鎳礦最大限度提煉鎳合金(液態),并利用液態合金熱能加工生產不銹鋼板卷及深加工產品,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2017年6月19日,中金公司120萬噸不銹鋼熱軋加工生產線成功投產。中金熱軋項目為玉林市實施“十三五”大產業戰略中的新材料項目之一,該生產線采用目前先進的全連軋技術,投產后將與已竣工的一期50萬噸精制鎳鐵項目、二期煉鋼車間及正在建設的退火酸洗熱壓板項目、不銹鋼冷軋項目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據中金公司董事長王文輝介紹,公司之所以要打造全產業鏈,主要是為了提高產品附加值,在源頭和生產上把控產品品質,保證信譽,維護中金公司產品的品牌。
據介紹,由于產品品質好,質量過硬,中金公司的產品盡管價格比同類產品高出100多元,仍供不應求。創新出效益,中金公司今年的產值取得較大幅度增長,同比年增長70%左右。
擼起袖子干事業
“一條心,能干事,共命運!”“干事業,我們玩真的!”在中金公司辦公區域,一條條加油鼓勁的標語,十分醒目。從公司的辦公區到生產車間,每個人都在專心工作,充滿干勁,一派忙碌的景象。
王文輝從1993年起從事不銹鋼型材制品營銷工作,先后在佛山、梧州創建了多家不銹鋼公司,目前擁有130條不銹鋼管材加工生產線,屬目前全國最大的鋼管材加工生產線。與其他企業家不同,王文輝的從業經歷是從產業端的下游向上游不斷延伸,即從不銹鋼產品銷售,不銹鋼管制管,到不銹鋼板生產,最后到主要原料鎳鐵冶煉延伸,實現全產業鏈經營。廣西梧州市金海不銹鋼有限公司一期項目從開工到建成投產只用了半年多,就建成行業裝備最先進,單位能耗量最低,年設計產能為100萬噸的再生不銹鋼產業基地。
在玉林創立中金公司后,王文輝將梧州金海的發展模式復制了過來。“每個項目都不到一年就建成投產,在同行業中做得最好,并且在做這個項目的同時就在謀劃下一個項目了。”王文輝說。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中金公司成立四年來,先后解決和安置企業與社會各類失業人員1100余人就業,向博白縣扶貧事業捐款300多萬元,其中2017年2月,一次性捐款100萬元支持博白縣脫貧攻堅工作。(來源:玉林新聞網)
會議的目的:為國內鎳鐵企業能和印尼的鎳礦商直接對接和結交更多的供應商,同時為國內有意投資印尼的企業和當地政府招商部門對接、以及和已經在印尼投資的中國企業直接面對面了解投資的經驗,抓住新的機遇,開拓新的投資項目。
會議詳情:http://5apfsic.mymova.com/
- [責任編輯:tianmicha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