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定調2018年經濟工作:高質量增長是重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8年經濟工作。
解讀如下:
一、這個會歷來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吹風會,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開完,明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也就定了;隨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無非是據此制定具體的部署。
二、時間上看,去年也是在星期五(2016年12月9日)開了同樣性質的會,并在幾天后召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4-16日);按慣例,下周將召開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計13-15日)。
三、內容上看,本次會議透露了7大信息:
1、中央對我國經濟增長顯然更有自信了;言外之意,大大們應是覺得2018年經濟也不會差,大膽預測明年兩會的GDP目標還會定在6.5%左右。
會議通稿的畫風是這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推進,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全面深化改革使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我國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而前幾年的描述還是這樣:“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等等。
2、我國經濟增長由“量”轉“質”,高質量成為硬要求;供給側改革將更加注重“補短板”;“高端制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勢必迎來投資風口。
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本次會議也在明年工作方針中增加了這么一句,“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并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深刻認識、全面領會、真正落實”。可以斷定,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等真心不是說說而已,后續肯定會有配套的措施出臺。其實前不久,發改委、工信部等已經出了好幾個支持制造業發展的文件了。
本次會議指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結合十九大報告來看,“三去一降一補”仍將是接下來數年的工作重點,但相比過去兩年來已經實施的供給側改革,在方向上和力度上肯定會有所不同:一方面,未來的重點可能會側重于“補短板”,也即報告提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另一方面,十九大報告提出“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并且“擴大優質增量供給”,這也意味著,未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真正回到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本質上來。
特別地,對于“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不少大級別投資機會其實正在或已經孕育了。我們要相信,政府肯定會花大力氣去培育,雖然最后能不能培育成功還無法定論,但政策風口一定會刮起來。不過,相比13年上海自貿區、雄安新區、以及十九大提出的自由港等強風口,先進制造業集群大概率是個慢牛。比如說,福建龍巖在11月初就再次喊出了要”打造機械產業千億集群”的口號。
3、再次吹響了三大攻堅戰的號角,18年除了“擼起袖子”就剩“加油干”了。會議指出,“要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要統籌規劃,有序推進,確保打贏三大攻堅戰”。可以說,明年的工作重心就是圍繞這三大戰役了。
4、處置地方債是重點,去杠桿仍在在路上;金融業還要哭爹喊娘,但這次“會哭的孩子”不要再希望“有奶吃了”。
會議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使宏觀杠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防范風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很明顯,在大大們看來,所謂的重大風險,就是宏觀杠桿率過高,就是金融服務實體不夠。周小川行長也明確指出“高杠桿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在實體部門體現為過度負債,在金融領域體現為信用過快擴張”(詳見央行官網轉載的周小川行長署名文章“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摘自《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
周行長同時還指出:“2016年末,我國宏觀杠桿率為247%,其中企業部門杠桿率達到165%,高于國際警戒線,部分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突出,僵尸企業市場出清遲緩。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類“名股實債”和購買服務等方式加杠桿”;“一些金融機構和企業利用監管空白或缺陷“打擦邊球”,套利行為嚴重。理財業務多層嵌套,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存在隱性剛性兌付,責權利扭曲”等。
據此不難判斷, 2018年防范金融風險會有三條主線:一是國企去杠桿;二是收拾地方債;三是嚴格執行資管新規,“破剛兌、去通道、去資金池、壓同業”將是必選動作。換言之,各大銀行就資管新規的反映很難收效,“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會每次都奏效的。
5、環保延續,明年PPI預計難以大幅回落,中下游價格有望大漲。
會議指出,“污染防治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明顯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長期目標里,“美麗”一詞是新增加進去的,意味著經濟發展必須生態優先、綠色優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顯然,環保仍然是明年的重點工作任務,反映到宏觀經濟上,最直接相關的工業原材料價格可能仍會高企,PPI預計難以大幅回落(今年5月以來PPI持續超預期走高,要因就是環保限產);而對資本市場來說,今年漲的主要是上游價格,明年大概率會擴散到中下游,比如玻璃、化工行業的細分領域、以及部分農產品。
6、土地供應會更加多元化,國企也許又會按計劃“分房”了。
會議指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十九大也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此前我的文章《謹防房地產泡沫這頭 “灰犀牛”》曾指出:“我國房價之所以越調越漲,土地供應制度沒有理順是個中要因;從城市建設用地單位面積的GDP產出看,我國城市里存在大量閑置低效土地,城市用地利用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城市居民住宅建設用地明顯不足。”
事實上,所謂的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多主體供給是個有力措施。可喜的是,北京已開始鼓勵國有企業用自有土地建保障房,預計其他城市也會跟進。大膽預測,高校、事業單位等擁有大量土地的機構也可能會出臺類似舉措。
7、做人,真要信。要相信政府的執行力
一個小細節來反映強大的執行力,開會不再發水了:習大大做十九大報告的這三個半小時里,除了前排主席臺擺了水,其他2000多名代表桌上是沒水的,真的是節儉辦大會;同樣的,日前召開的全世界政黨大會,也沒有給與會人員發水。
相比以往歷次同一時期的會議,本次會議新增了一個內容,“在年終歲末,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生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保持社會穩定等有關工作”。這點很值得回味。
- [責任編輯:liuzhengro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