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上旬,由于攀枝花大廠指導價遲遲未出,市場并沒有太大波動。但臨月末,安寧鐵鈦、西昌太和等大型礦商均宣布12月份指導價環比下調100-150元/噸,這也驗證了對后市的預判,奠定了年末鈦礦市場運行基調。
而此前在香港鋯鈦會議上,不少外國商家對中國鈦市場仍持謹慎樂觀態度。會上,印度礦商對筆者表示印度50%鈦礦Fob260美元/噸,莫桑比克鈦礦CIF230-240美元/噸。不論外商報價幾何,現今國內鈦礦市場的主導地位已經是中國人自己的,是由國產鈦礦決定的,進口鈦礦若想在中國保持一席之地,必須參考國產鈦礦的形勢。
當前的中國,每年消耗鈦礦超過600萬年。其中,國產鈦礦占60%有余,進口鈦礦占40%左右。在國產鈦礦中,攀枝花地區鈦礦產量占比高達80%,攀枝花作為中國鈦礦市場腹地,攀礦的運行情況可以說是整個鈦礦市場的風向標。
目前攀枝花大廠46%鈦礦不含稅1400-1450元/噸,小廠集中在1250-1350元/噸之間不等。
隨著北方采暖季減產減排政策的陸續實施,下游開工率受一定影響,鈦礦需求將逐漸轉弱,加之國產鈦礦率先下調,進口鈦礦被迫穩中轉弱,而像越南A礦、印度鈦礦由于國內現貨短缺及外盤支撐,價格相對堅挺。而部分指標需要配礦的進口鈦礦,價格下調100。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ang Liny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