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供暖季限產 鐵礦石價格繼續走低?
近年來,鋼鐵市場一直保持鐵礦石價格走勢強于鋼材價格的趨勢,但自去年底尤其是今年6月底以來,受中頻爐停產、“地條鋼”被取締等產能退出的影響,鐵礦石價格走勢開始弱于鋼材。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10月20日上海市場螺紋鋼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55%,而鐵礦石價格卻同比下降1.1%。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8月底開始到現在,上述狀況愈加明顯,鐵礦石價格已經下跌20%,而同期鋼材價格僅下降2%左右。
“供給過剩沒有那么嚴重”
10月26日,鋼鐵行業知名分析師曾節勝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表示:“當前利空鐵礦石市場的消息不斷出現,各地環保限產直接導致鐵礦石需求下降,大鋼廠廢鋼使用量大增,而與此同時,海外又傳來國外礦山巨頭鐵礦石季度產量創新高的消息。”
那么,未來鐵礦石價格走勢是否會一直弱于鋼材?曾節勝告訴經濟觀察網:“全球鐵礦石供需總體平衡,供給過剩并沒有那么嚴重,決定鋼鐵市場走勢的是國內需求和供給,短期內成本的支撐并不重要。而決定鐵礦石價格走勢的是國外供給和國內需求,還有許多其它影響因素。”
“如果鋼價走弱,鐵礦石就有走弱的可能,如果鋼價上漲或高位盤整,那么鐵礦石價格就沒有太多的下降空間。”曾節勝表示。
此外,10月26日,分析師王國清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鐵礦石價格走勢持續弱于鋼價的狀況應該在取暖季結束前維持一段時間,目前鐵礦石供大于求明顯,鐵礦石價格在80美元以下運行應有較長周期。”
曾節勝認為,當前鐵礦石市場弱于鋼材是有現實基礎的,但鐵礦石價格偏弱主要是由預期造成的,基本面并不是主要影響因素。他表示,鐵礦石現貨價格走勢總體滯后于新加坡掉期和大商所鐵礦石期貨走勢。事實上,到目前為止,盡管供給在增長,但鐵礦石的需求并不差,供需差距也沒有市場人士認為的那么大。
據曾節勝介紹,今年國外礦山鐵礦石產能集中釋放,預計今年全球(除中國)鐵礦石供給增長7%左右,增加量在1億噸左右。來自澳大利亞的供應大幅增加,因為大型新鐵礦RoyHill提高了產量,而力拓為實現3.3億噸的全年生產目標也提高了產量,第三季度鐵礦石產量創歷史新高,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產能釋放也在加快,第三季度鐵礦石產量也創下新高。
“在供給增加的同時,鐵礦石需求同樣實現增長。由于全球經濟復蘇,今年全球鋼鐵景氣度在提升,鋼產量也在增長,前8月全球生鐵產量增加2000萬噸,全年預計增加3000萬噸。對應鐵礦石需求量增加近5000萬噸?紤]到后期減產,預計全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長6%,增加量在6000萬噸左右,表觀的鐵礦石供需基本平衡,而不會出現大幅過剩。”曾節勝說。
鐵礦石進口量不降反升
王國清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受國內取暖季限產影響,鐵礦石需求將受到抑制,同時四大礦山在不同程度的擴產和降低成本,而9月份鐵礦石進口量創新高,鐵礦石港口庫存仍維持在1.3億噸以上,因此在供暖季鐵礦石供應壓力較大,但在鋼價高位運行下,鐵礦石下行空間不大,基本在60-80美元區間運行。根據FMG發布的9月季度運營情況,本季度鐵礦石生產的現金成本為12.15美元/濕噸。”
不過,曾節勝告訴經濟觀察網:“后期供暖季限產對鐵礦石需求影響到底有多大,目前尚不確定。國外供需相對好說一些,最有爭議的是國內數據。”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表示,“由于大量被關閉的‘地條鋼’企業未納入統計,所以前9月我國鋼產量其實是下降的,估計減少500萬噸,而不是統計局公布的鋼產量增加3786萬噸。但今年鋼材出口大幅下挫,前9月因出口減少增加國內供給的量為2552萬噸,國內表觀消費仍增加1752萬噸,滿足了國內鋼材需求的增長。”
上述業內分析人士進一步表示,“現在問題在于鋼產量、鐵產量都在下降,關閉的‘地條鋼’企業所使用的廢鋼也多余出來,按常理來說,鐵礦石需求應大幅下降才對,但情況并非如此,鐵礦石進口量卻還在明顯增加。”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9月我國鐵礦石進口從上年同期的9300萬噸增至1.028億噸,超過2015年12月創下的9630萬噸的紀錄。今年1至9月份鐵礦石進口量達到8.17億噸,同比增長7.1%。
此外,曾節勝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如果淘汰的中頻爐企業所用廢鋼全部利用,且國產礦有效產量不增不減,今年前9月全國鋼產量凈減少500萬噸,其中納入國家統計局的企業增產3756萬噸,表外中頻爐企業減產4256萬噸,廢鋼釋放5300萬噸,則可替代進口鐵礦石8000萬噸,而事實上,前9月份鐵礦石進口增加了5400萬噸,中間的差距高達1.34億噸。”
在曾節勝看來,導致進口鐵礦石不降反升的原因主要是國產礦持續減量、廢鋼使用量短期難以明顯提升及庫存上升。對于數據差異的原因,曾節勝認為,一是由于鐵礦石庫存增加,包括港口庫存和鋼廠庫存,大致為5000萬噸;二是國產礦有效產量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出現大幅下降,這部分約3500萬噸;三是廢鋼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大量廢鋼沒有回收或待出口,被大企業所利用及出口增加的僅占小部分,這部分約4500萬噸。
“價格下跌空間有限”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鐵礦石原礦產量為86387.9萬噸,同比增長5.9%,但7、8月份鐵礦石原礦產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0.2%和0.5%,9月份可能會出現更大幅度下滑,而實際精粉貢獻量下降會更為明顯。
曾節勝告訴經濟觀察網:“短期內導致鐵礦石進口需求不降反升的因素仍會存在,鐵礦石價格下跌空間有限。盡管鐵礦石供給存在過剩,但并不存在嚴重過剩。而導致鐵礦石進口增加的原因短期內也不會有大的改變,所以未來鐵礦石價格有可能還會向下,不排除空頭借取暖季減產再把鐵礦石價格再打壓一波的可能,但其向下的空間不大。”
另外,王國清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今年10月起,唐山、邯鄲、安陽提前開啟取暖季限產,11月中旬起,全國‘2+26’城市外加臨沂、臨汾、徐州共計31個城市將全面開展限產。據測算,采暖季限產將使生鐵產量下降約3000萬噸至3500萬噸,鐵礦石需求將減少約4800萬噸至5600萬噸。”
- [責任編輯:liuzhengro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