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草長,花開五月,河鋼廠區迎來到訪的特殊客人。
5月16日上午,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閉幕后,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總理任期內專程訪問河鋼。武契奇表示,“我在河鋼看到了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鋼廠,更令人振奮的是,不久的未來河鋼塞爾維亞公司也會達到這樣的高度。”
從去年6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鋼塞爾維亞公司視察,見證中塞企業攜手,開啟兩國產能合作新篇章,到武契奇來訪與集團董事長于勇共同交流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發生的巨變、暢想未來發展,這一切僅僅不到一年時間。
河鋼塞爾維亞公司,正在成為中塞雙方務實合作的樣本。
擔當:兌現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國承諾
“河鋼不僅代表河北省,還代表著中國。合作中,不需要拍胸脯、夸?,只需要一份非常誠懇嚴肅的承諾,中國人講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我們所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兌現。”——習近平總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鋼塞爾維亞公司視察,河鋼人永遠銘記。從支持推動兩國互利合作到造福兩國人民,從兌現莊嚴承諾到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從尊重當地文化、歷史到關愛每一名企業員工……總書記的一言一語,無不透露著我們國家對這一項目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道出了兩國人民的熱切期盼。
對河鋼來說,這是巨大的關懷和鼓舞,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此前,美鋼聯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一直經營不善。2012年美鋼聯將鋼廠還給塞爾維亞后,四年時間更是舉步維艱。到河鋼接手時,鋼廠已經長達七年連續虧損,開工不足,工人們的收入下降。
河鋼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簽約時,業界很多人抱有疑慮:在具有豐富跨國經營經驗的美鋼聯,和具有本土優勢的當地經營者均難以扭轉經營困局的情況下,來自遙遠東方的河鋼能不能經營好?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能”!中國承諾的鄭重,中國企業的能力,必須要河鋼在遙遠的歐洲寫出答案。
這是大型國企的擔當作為。“發展的和平時期,一個國家的形象和實力,是通過經濟實力來體現的。在此過程中,國有大型企業理應發揮重要作用,代表國家向世界展現影響力。”集團董事長于勇說,“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制造國,河鋼作為國內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一直將‘代表民族工業、擔當國家角色’和建設‘世界河鋼’作為自身使命和目標。”
這是鋼鐵人的責任感和主動性。鋼鐵行業數十年來,用我們的產品,用我們在生產產品過程中形成的管理、經驗、技術,支撐了國家的高速發展。當前國家乃至全球經濟都處在發展的重要階段,我們要進一步開闊思路,解放思想,用過去形成的能力,來迎接新挑戰,做出新貢獻。
這是河鋼全球化布局形成的路徑自信。河鋼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隨著一項項海外并購項目的成功實施,河鋼不斷加快產業鏈全球化布局,逐漸形成了“全球擁有資源、全球擁有市場、全球擁有客戶”的國際競爭力。
河鋼站在了新的重要歷史發展點。
知者善謀,不如當時。河鋼積極謀劃推進項目開展,2016年6月30日,完成了對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的收購,建立了首個海外全產業鏈的生產制造基地,7月1日該廠正式更名為河鋼塞爾維亞有限公司。
這一項目,對于塞爾維亞來說,被認為是經濟命脈而舉國關注;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鋼鐵企業在歐洲收購的首個鋼鐵項目,將為中國企業借助“一帶一路”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借鑒,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對集團來說,是推進產業鏈向歐美發達國家的戰略布局,加快實施全球戰略的重要支撐。
“我們從去年7月正式接手經營這家鋼廠。通過充分發揮河鋼技術、管理、綠色制造和全球最大的鋼鐵營銷服務網絡的優勢,為鋼廠配置全球優質資源,在去年11月底就實現息稅前盈利,在去年12月實現全面盈利,連續虧損7年的不利局面從此得到根本性扭轉。”河鋼塞爾維亞公司CEO宋嗣海表示,今年以來,鋼廠產量和銷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我們計劃在2017年產鋼200萬噸,預計產值達到8億美元,實現利潤2000萬美元。”
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河鋼積極抓住新工業革命的發展新機遇,加強資本和技術輸出,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自己的客戶群體和資源配置體系,切實增強企業內生動力和活力,不斷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與世界一道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目標:打造中國—中東歐產能合作樣板
“打造一個健康、有活力、有未來成長性的河鋼塞爾維亞公司,是每一名塞爾維亞員工和河鋼集團共同的目標。河鋼有信心,把河鋼塞爾維亞公司打造成為歐洲有極強競爭力的企業和中塞兩國合作共贏的典范。”——集團董事長于勇
5月15日傍晚,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滿閉幕。一份沉甸甸的成果清單送到了中外記者手中。
5大類、76大項、270多項具體成果……簽署多項合作協議、達成多個合作項目、提出一系列合作舉措,豐碩成果為“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的變化就在這份成績單上。
在河鋼塞爾維亞公司高大寬敞的熱軋車間內,機器轟鳴,熱汽蒸騰,生產線上各種軋鋼鍛材不時呼嘯而過,就像一條條遍體通紅的火龍。斯維特拉娜·拉多薩沃耶維奇在車間中控室隔著玻璃窗仔細觀察著50米遠的生產線。她說,該車間共有兩條生產線,但在過去很長時間內,只有一條在正常生產,另外一條處于停產狀態,“在河鋼接手后,兩條生產線都開足馬力,一天三班倒進行生產。”
實現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發展目標,靠的是企業真正實力。
自接管鋼廠以來,河鋼不僅提出了“建設歐洲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的目標,還提出了恢復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的階段目標及務實舉措。充分整合配置集團國內國際優勢資源,輸入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先后派出財務經營、工藝技術、設備管理等團隊11批次、近200人,對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的成本核算、質量控制、設備管理等各個方面,深入開展診斷分析,查找存在問題,制定工作方案,以最快速度理順并加強了企業核心管理工作。
如果將2010年至今的數據連成一條曲線,就是一個漂亮的“V”型反轉。
到2016年12月,河鋼接手半年時間,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產銷量均創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2016年下半年累計產鐵、鋼和鋼材,分別比上半年增長56%、52%和55%,同時產品結構快速優化,高附加值的冷軋板產量比上半年大幅增長112%。
以“效果”說話,正是河鋼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得到兩國政府和人民大力支持的原因之一。
“走出去”挑戰最大的,是如何適應國際規則、市場條件、客戶心理,和當地企業的接受程度。
“近年來,河鋼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這些成績的取得,要歸功于共贏的理念。河鋼收購的初衷就是要共贏,讓被收購企業越來越好,而不是單純地追求通過資產增值獲利,更不僅僅是為了轉移產能或是占有資源。”于勇指出,河鋼對海外公司管理明確提出“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要求。
時代塑造格局,格局彰顯智慧。河鋼塞爾維亞公司高度重視原有體制延續和集團文化的融入。充分發揮當地員工和原有體制作用,秉承“三個本地化”原則,延續了工廠較為成熟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并引導中方團隊快速熟悉,迅速適應了東歐企業的工作模式。公司有5000多名員工,常駐塞爾維亞的中國員工僅有十幾人。
“河鋼集團收購了斯梅代雷沃鋼廠,這是中企在歐洲收購的首家鋼鐵企業,是產能合作‘走進’中東歐地區的重大突破。中塞兩國合作的成功開展,還起到了潛移默化的聚集效應和‘撬動’作用,提升了第三方參與合作的愿望。”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李滿長高度評價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帶來的巨大影響。
實力:讓“塞爾維亞的驕傲”重新煥發生機
“我相信,在您的領導下,河鋼和斯梅代雷沃鋼廠將成為我們共同譜寫的成功故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
5月下旬,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函從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總理辦公室發出,這是武契奇在總理任期內向集團董事長于勇發來的一封感謝信。
武契奇在信中對河鋼為斯梅代雷沃鋼廠付出的努力再次致謝,他寫道:“讓我最高興的是您也負責我們的斯梅代雷沃鋼廠。我相信,在您的領導下,河鋼和斯梅代雷沃鋼廠將成為我們共同譜寫的成功故事。我們謹在此向您表示深切的謝意。”
外交禮儀,一葉知秋,見證河鋼塞爾維亞公司變化帶來的國際影響力。
斯梅代雷沃是塞爾維亞東北部的一個工業城市,全市人口接近11萬人。斯梅代雷沃鋼廠始建于1913年,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全廠5000多名職工中90%來自斯梅代雷沃市。
河鋼接手后,鋼廠迅速扭虧為盈,等于挽救了塞爾維亞唯一一座國有鋼廠,以及在這家鋼廠就業的5000多名員工家庭的生計。今年塞爾維亞失業率預計為14%,在經濟蕭條時期,當地不少老百姓對這個項目抱有“感激”之心。
據悉,斯梅代雷沃市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習慣:每天起床之后都會看一下斯梅代雷沃鋼廠的高爐煙囪,如果煙囪都在冒煙,就表明鋼廠正常生產,他們的心就安定了。他們把高爐煙囪冒出的白煙稱為“希望之煙”。
在斯梅代雷沃市經營一家餐館的老板米西奇說,過去很多年他只看到斯梅代雷沃鋼廠一個高爐的煙囪在冒煙,那時候他的生意就比較慘淡,到餐館吃飯的人就少了許多。“自從去年7月中國企業接手經營以來,鋼廠的另外一個停產多年的高爐煙囪又開始冒煙,現在我的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我相信我的生意會越來越好!”
“河鋼為我和我們的工廠帶來了許多好東西。在河鋼接管之前我們不斷擔心工廠的未來,但是現在我們已經變得滿足于成為河鋼這個大家庭的一部分。自從河鋼接管以來,每個人都有證明自己的能力的機會,這恢復了我的信念,從長遠來看,努力工作和奉獻精神都是有所回報的。” 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員工斯洛博丹卡·德拉吉切維奇說。
不僅僅是工人們心情愉快,鋼廠的合作伙伴們也看到了希望。河鋼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后,宣布承接鋼廠之前簽訂的所有供銷合同,給供貨商們吃了定心丸。設備制造和安裝公司Minel Enim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就與斯梅代雷沃鋼廠合作。Minel Enim經理德加德杰·波加托維奇說,“中國公司剛來的時候,我們是很害怕的。因為美國公司來的時候,之前鋼廠欠我們公司的債務中很大一部分最終沒有得到償還。我們很害怕中國公司也這么做。但是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中國公司完全償還了收購前鋼廠所欠的債務。這可真是前所未有的。”
鋼廠全面恢復生產不僅直接惠及本廠員工,帶動所在城市經濟發展,而且對塞爾維亞國民經濟也有巨大的拉動作用,去年對塞爾維亞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就達到2%。據塞爾維亞財政部數據,2016年下半年,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的出口量大幅增加,一躍成為塞爾維亞第二大出口企業,是帶動塞爾維亞2016年出口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河鋼塞爾維亞公司一年來走過的非凡歷程,回應了兩國領導人和兩國人民的熱切期待,進一步激發了譜寫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的熱情。
我們會繼續書寫答卷。
我們會不斷獲得成功。
- [責任編輯:Zhanghuimi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