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陜西府谷是全國、全球最大的原鎂生產基地,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府谷鎂產業在數量、生產能力、市場影響力等方面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2016年府谷鎂產量已達40萬噸,占全國產量接近50%,成為我國最大的原鎂主產區。
除此之外,府谷縣煤炭資源豐富,含煤面積1600平方公里,豐富的資源優勢為鎂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近些年,由于煤礦安全問題頻出、環保政策加強,國家加大對煤礦檢查力度,導致煤價不斷上漲,鎂行業的發展也受到影響。
記者獲悉,國家安監總局日前下達安全通知,對于不達標的煤礦企業采取“零容忍”,決不讓其復工復產。煤供應整體呈偏緊局面,國家加強安全管控并限制產能對鎂行業的發展及企業的目前狀況有何影響,記者借此機會電話采訪了陜西省鎂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根勇。
3月14日,能源局發布消息表示,煤礦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程、標準和技術規范,不得超能力生產。根據國家有關要求應實施減量化生產的煤礦要以登記公告產能為基礎,嚴格落實減量化生產有關措施,自覺接受行業監管和社會監督。
隨后,陜西省也印發《陜西省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對全省煤礦開展全面安全體檢專項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煤礦煤礦安全“體檢”專項工作。據了解,陜西榆林地區有22家煤礦被責令停產,其中包括金雞灘、杭來灣兩個大型煤礦,致使產地整體煤炭產量縮減,煤炭供應緊張支撐煤價上漲。
煤炭減產,價格上漲,市場供不應求,陳根勇無奈的表示:“原料煤目前幾乎無庫存,出現了到處搶煤的狀況。原料煤供應緩解遙遙無期,鎂企業只能根據煤采購狀況和虧損情況決定產能。”
目前,府谷鎂生產主要采取皮江法冶煉工藝,利用原煤生產出蘭炭、煤焦油和煤氣,蘭煤用于生產硅鐵和電石,硅鐵用作生產鎂的還原劑,煤氣用于冶煉鎂的燃料或者發電,鎂渣等工業廢料生產免燒磚、水電等建筑材料。在這個產業鏈中,鎂生產與上下游生產線緊密銜接,形成了高度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發展模式,使鎂冶煉行業的能源消耗和冶煉成本大幅下降,生產1噸鎂比同行業其他地區成本降低3000元左右,但在煤價瘋長的時候,能源優勢開始消失,部分企業出現開始減產甚至停產。
陳根勇向記者介紹:“府谷鎂廠的金屬鎂冶煉燃料來源于生產蘭炭的尾氣,在蘭炭生產盈利或者是不虧的前提下,鎂的燃料成本理論上為‘零’。可原料煤價格瘋漲蘭炭開始虧損后,這部分虧損肯定轉嫁到鎂廠成本內。按噸鎂需要20噸原料煤生產蘭炭時所排放的尾氣計算,噸煤漲10元,噸鎂成本增加180元~200元。從府谷去年“10.24”爆炸事件前,原料煤380元/噸以下的價格至今,漲幅超過200元/噸,尤其春節后噸煤漲幅就達80元/噸,鎂廠目前減產的原因,除原料煤采購困難外,成本壓力也是主要原因。”
受“煤炭黃金十年”影響,過去府谷把產業支持重點放在了煤炭及煤化工產業,鎂產業發展并不理想。陳根虎說:“可由于府谷鎂廠在10多年前建廠進入鎂行業時,鎂產業對府谷企業來說都不算是主業,因此大部分鎂廠沒有專門的銷售團隊,而且質量標準也沒按鎂錠國標控制。因此銷售時全靠貿易商出貨。到目前,貿易商在低價時囤貨,把鎂廠庫存消化完后,集體抬價,或出口或給國內終端客戶,在他們出貨的過程中集中止采購,把價格再拉下來,出完囤貨再采購。通過此種方式操縱市場,使價格忽高忽低,鎂廠無奈的一點是,由于蘭炭、鎂、發電、硅鐵這些產業利潤微薄,流動資金不足,壓不起鎂錠,只能由貿易商操縱。”
記者了解到,當日,陜西省府谷鎂業協會向府谷鎂企發出呼吁,面對當前動蕩的鎂市場,和巨大的成本壓力以及生存壓力,府谷鎂協建議:
1: 組建各企業自己的專業銷售團隊,根據自身的流動資金現狀和鎂錠質量情況,直接對接國內終端客戶和國外終端客戶,或者是聯合國內外大型的專業貿易商實施銷售,制定各企業自己的銷售策略,自主貿易。
2: 從企業內部管理入手,開源節流、提質增效,盡可能地降低生產環節和經營環節的各類成本,以應對原料煤非理性的漲價對鎂錠利潤的消耗。
3: 嚴抓原鎂質量管理、各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使產出的原鎂內質各元素和國家標準吻合,打質量牌,實施優質優價戰略,提高府谷鎂企的競爭力、擴大府谷鎂錠的影響力。
4: 延長鎂產業鏈,介入鎂合金錠甚至是鎂合金加工件的研發和生產,使府谷鎂企的身份由原材料提供者向原材料加工者轉變。
煤炭等原材料的過快上漲,使鎂企業面對巨大的成本壓力與生存壓力在“困境”中行走,價格的波動,對鎂產業上下游產生巨大的壓力,穩定的鎂市場,對擴大鎂的應用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鎂行業面對價格、成本的波動中,未來的發展道路中還需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迎難而上,在鎂冶煉、鎂合金、鎂精細加工產業鏈中才能協調發展。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原標題:記者觀察】煤價上漲 鎂企備受“煎熬”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