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發展本國金屬及礦業下游產業,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DENR)想試探禁止未加工礦出口的可能性。
在上周五舉行的第三屆礦業整合會議上,財政部長 Carlos Dominguez III 表示,會議不僅討論了礦山關停的問題,還就礦業金屬工業化的研發進行了探討。
礦業工業化涉及到礦產品加工,這樣礦業公司才能從本國的自然資源中獲取更多的附加值,另外還可以增加就業。
環境部副部長 Maria Paz Luna 表示,雖然他們關停了國內大部分礦企,但對發展下游企業很支持。
最終產品都將用于當地消費使用。
我們會對工業化進行考慮。就長期來看,工業化對地方經濟發展是有利的,因為產品附加值高。(如果礦業加工設備足夠)我們就不必再出口原材料進口產品了。”會議期間Luna 對路透社記者表示。
目前菲律賓有四家礦產加工廠,其中兩家金礦加工廠,另外兩家是鎳礦加工廠。
2014年印尼禁止出口為加工礦產品后,菲律賓就成為全球最大鎳礦出口國,當被問及菲律賓是否也會效仿印尼時,Luna表示“有可能”。
“我有,我用,我享,天經地義。”
“任何一個礦廠,我們都會對其繼續運營的可行性進行慎重考慮。”
但Dominguez 表示,“限制出口對菲律賓也是壞處多多。”
我們曾經限制過椰子肉出口,結果椰肉農生意慘淡,以在全球都極低的市場價賣給當地的加工商和榨油廠。我們不想讓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而同樣參加發布會的貿易與工業部(DTI)投資董事會董事Lucita Reyes表示,菲律賓現在需要大力發展下游加工企業。
“我們也想振興鋼鐵產業。”她表示。
礦產與地質局冶金技術部部長Juancho Pablo Calvez表示,菲律賓消費的都是從外國進口的鋼鐵產品。
“2015年我國的鋼鐵制品進口消費量是880萬噸,但我們自己的產出只有100萬噸粗鋼。”
礦產與金屬工業化也是杜特爾特總統早期提出的針對不景氣礦業的主要政策之一。
- [責任編輯:Licaixia]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