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這是一個處于西北內陸的企業,也是一個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企業。每天,平均有一艘載貨量超10萬噸的貨輪滿載礦石,從加納、南非、土耳其等地出發,漂洋過海抵達天津港、連云港。
每月,有兩列滿載純度99.9%金屬錳產品的專列從中寧火車站出發,通過海鐵聯運,再次漂洋過海,分銷至韓國浦項、日本新日鐵、印度塔塔、臺灣義聯、美國CMC等知名企業。
寧夏天元錳業董事長賈天將
天元錳業位于中寧縣,2015年年收入460億元,總資產459億。集團下轄12個子公司,職工20062人。外聘院士15人、教授博士23人。占地面積37平方公里,比整個澳門還大4.2平方公里。
天元錳業在今天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09名。
天元錳業在今天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中排名第65名。
從0到1
賈天將在創立天元錳業之前販賣過水果、經營過紙箱,直到2003年,賈天將籌資301萬元將瀕臨倒閉的金屬錳廠(中寧縣化肥廠下屬)競拍下來,這才有了天元錳業。
起初,這家企業并不被業界看好,原因是中寧地處西北高原,周邊產區不產1噸錳礦石,原料和市場都在幾百公里之外。不僅與以黔湘渝交界處的“錳三角”為中心的錳原料市場相距甚遠,而且周邊沒有消費金屬錳的大鋼廠。
中國貧錳,錳礦大部分布在廣西、湖南和貴州的“錳三角”一帶,卻占據了全球98.4%的金屬錳產量。 錳工業的設備裝備、生產工藝技術、環境保護等方面均居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在世界錳工業中不但是生產大國,而且是生產強國”。
09年底的天元錳業
在成立初期,天元錳業吃的是‘百家飯’,今天在這兒拉一點,明天從那兒拉一點,各種礦石成分差距很大,產品質量也極不穩定。”“百家飯”雖然沒有帶來很大的收益,但通過對多數礦石的試驗,留下了豐厚的技術積淀。
直到2007年,天元錳業才開始瞄準國外資源,采取自營進口等方式,直接從澳大利亞、南非、加納、加蓬、保加利亞等國進口碳酸錳礦石和二氧化錳礦石,目前已成為非洲加納錳礦石在中國銷售的總代理,保證了主要原料錳礦石的供應。
廠區圖
但就在別人都不看好看不懂的情況下,賈天將卻以獨特的眼光和嗅覺看到了金屬錳在中寧的4大優勢:
1、土地資源優勢。中寧北山,連綿的亙古荒丘經中寧縣財政投入7億元推山填壑,形成數萬畝的工業發展平臺,為天元錳業提供了幾乎無限可能的擴張空間。
中國錳業技術委員辦公室主任譚立群看到天元錳業子項目“100萬噸稀土彩鋼板”長達1.6公里的車間時感慨地說:“在‘錳三角’,地無三尺平,要想找一塊規則的土地建廠都難,在這方面天元錳業可謂獨一無二”。
2、能源優勢。寧夏人均發電量全國第一位,而在“錳三角”,用電要看老天爺的臉色,枯水期和用電高峰必然拉閘限電。2011年,“錳三角”一些企業停產甚至達半年以上,電費在金屬錳行業的平均成本占三分之一左右,而天元錳業只有平均數的近一半。西氣東輸主管道距離企業不到10公里,天然氣作為還原焙燒的清潔能源,是天元錳業不可比擬的有優勢。
3、運輸優勢。寧夏的運力結構,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運輸優勢。由于寧夏鐵路運力嚴重不足,大量電煤以汽車運輸形式運往天津港,再裝船運往南方各地電廠。汽車在返回時將天元錳業從國外進口的大量礦石作為輔貨“捎回”寧夏,每噸運價為205元,僅為主貨的60%,比南方企業的運輸成本還低。且緊靠包蘭鐵路和109國道,可直接從天津港進口高品質錳礦石,每噸運費比常規運費還低40%……
4、氣候優勢。金屬錳最后有一道烘干環節,南方每年有八個月雨季,必須電能烘干,而寧夏年均降雨量僅200毫米,五月至十一月之間都可以利用自然陽光烘干,不僅節能,而且每噸產品還可以節約30到50元成本。正是這些“不可復制”的生產要素,使天元錳業每噸金屬錳的生產成本低于市場平均成本1500至2000元左右,使產品擁有了極大的競爭力。
轉折點
一次危機,一次擴張;一次危機,一次跨越。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錳礦石價格一路狂跌,在業界一籌莫展,普遍觀望時,賈天將憑多年市場經驗準確判斷:錳礦石市場會在短期內回暖。
于是他大膽購進錳礦石和硫酸原料上百萬噸,一年之后,錳礦石價格持續上漲,憑借這一成功決策,2008年,天元錳業銷售收入達到8.2個億。
天元錳業的表彰大會,人真多
2010年,隨著市場對金屬錳需求的不斷擴大,天元錳業再度投資16.2億元,擴建12萬噸電解金屬錳二期項目,自此全球最大的電解金屬錳生產基地在寧夏中寧崛起。
2012年,受全球經濟疲軟的影響,全國金屬錳行業再次遭遇“寒冬”,錳價急速下跌,一度探底至11300/噸。中國電解金屬錳行業開始籠罩在行情持續低迷的寒冬之中,市場需求不足、全行業經濟效益銳減,24家企業宣布倒閉,行業產能由240萬噸減少到215萬噸,實際產能僅為116萬噸。
危機孕育商機。市場整體低迷,造成鋼材水泥及設備價格的整體下行,再次成為天元錳業于逆勢中又一個發展良機。
“低價購進建材和設備,即使沒有生產,我們也已經開始賺錢了。”——賈天將說
關于環保
對于天元錳業,環保一直是個敏感的話題。電解錳的生產存在污染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天元錳業一直努力,先后投資21億元,全面推進廢氣、廢水、廢渣綜合治理和循環利用,建立了循環利用的治污體系。
賈天將曾說:“現在不抓環保,以后淘汰的就是你。這既是社會責任,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
這是企業的承諾。事實上,天元錳業整理出20多畝地,全部用于種上了苜蓿和油葵。生產用水最后全部集結到投資1.34億元建成的生產廢水循環利用系統,處理后進入蓄水池。而處理后的水質達到綠化用水標準,不僅可作為電解板循環清洗用水,還滿足園區綠化需求。
天元錳業廠區部分規劃圖
今年,天元錳業聘請上海一家大型設計院對園區水處理系統進行整體設計,將在目前“水不外排”的基礎上實現生活廢水、生產廢水及含鉻廢水的分類處理。
環保路上無止境,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中之重。天元錳業作為寧夏第二大的民營企業,在環保這條路上必須有所作為,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可以自由呼吸的藍天白云才是我們生存的家園。(來源:寧夏第一財經)
- [責任編輯:liujian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