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本報告對洛陽鉬業基本情況進行了分析。
1、國企轉民企,體制機制更為靈活,經營效率大幅提升。2013年底鴻商控股增資成為第一大股東,公司由國企轉為民企。轉為民企后,體制機制變得更為靈活,經營效率大幅提升。三年內相繼完成了對海外Northparkes礦山的收購、A股可轉債券的發行、非核心低效資產的剝離等重大事項;同時加強對成本控制,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2、國內鎢、鉬礦業龍頭,生產成本低廉。公司擁有鉬權益儲量126萬噸,年產鉬精礦1.7萬噸,生產規模國內第二、全球第五;鎢權益儲量49.6萬噸,年產鎢精礦0.98萬噸,生產規模國內第二;同時公司生產成本低廉,鉬鐵(含Mo60%)成本約6.2萬元/噸左右、銅成本約2.3萬元/噸左右,均處于行業較低水平,鎢精礦(含WO365%)成本約1.2萬元/噸左,毛利率高達70%以上。
3、收購海外優質礦山、打造全球礦業龍頭。公司收購的Tenke礦山、英美資源鈮磷業務均為世界級優質礦山,其中的Tenke礦山擁有銅、鈷資源儲量1685萬噸與183萬噸,平均品位高達2.6%與0.4%,產能27萬噸與1.7萬噸,且生產成本低。英美資源鈮磷業務包含鈮資源儲量37.06萬噸,年產鈮礦6300噸,磷資源儲量3602萬噸,年產110萬噸磷酸鹽。完成收購后公司將形成以鉬、鎢、銅、鈷、鈮、磷等為主要業務的全球礦業龍頭企業(鉬國內第二、鎢國內第二、鈷全球第二、鈮全球第二)。
4、公司將充分受益金屬價格上漲,業績彈性大。2015年公司各產品價格均大幅下跌,處于歷史低位,但公司產品生產成本低,盈利能力強,仍然實現盈利7.6億元,若鉬、鎢、鈷、鈮、銅每上漲10%,稅前利潤可分別增加2、1.5、1.5、1.2、5億,業績彈性很大。
5、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16-2018年實現凈利潤8/24.8/28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05/0.15/0.17元。
- [責任編輯:Jiang Li Juan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