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1月份中國采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1月份,制造業PMI為51.3%,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站上50%榮枯線,延續平穩擴張態勢;非制造業PMI為54.6%,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穩中向好增長勢頭。
有關專家表示,從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看,2017年我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延續了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基本態勢。專家建議,政策調控應著重于改善市場環境,提高微觀經濟活力。
制造業PMI延續擴張態勢
1月份,制造業PMI為51.3%,連續4個月保持在51%以上,為2012年以來同期高點,延續平穩擴張態勢。
從13個分項指數來看,原材料庫存指數與上月持平,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出廠價格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與上月相比有所下降,其余7個指數均有所上升。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說,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制造業生產和市場需求增速有所放緩。1月份,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3.1%和52.8%,分別比上月回落0.2個和0.4個百分點,但供需仍然保持穩定增長。
受生產和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影響,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漲幅雙雙回落。1月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為64.5%和54.7%,分別較上月回落5.1個和4.1個百分點,為連續多月上升后首現回落。1月份,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5.7%,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制造業總體水平,且呈現加速擴張態勢,表明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步伐持續加快。
此外,進出口小幅回升。1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0.3%和50.7%,分別高于上月0.2個和0.4個百分點,均連續3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
“結合分項指數來看,2017年經濟開局良好,供需保持均衡增長;企業預期良好,節前備貨積極;行業基本面保持恢復性回升,結構優化繼續深入發展。”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陳中濤說。
不過,調查結果還顯示,1月份仍有超四成企業反映資金緊張和市場需求不足,降低融資成本和擴大有效需求依然是鞏固實體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因素。
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穩中有升
1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6%,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保持平穩向好增長勢頭。
在非制造業PMI的各單項指數中,只有在手訂單指數環比有所上升,升幅為0.6個百分點;其余各主要指數環比有所下降。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2017年1月份非制造業PMI小幅上升,連續4個月運行在54%以上,表明2017年開局非制造業繼續保持穩健較快的發展趨勢,而服務業活動回升是本月非制造業穩健上升的主要動力。
數據顯示,1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5%,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速有所加快。其中,批發、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住宿、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及軟件信息技術服務、貨幣金融服務、保險、租賃及商務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55.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是服務業平穩較快增長的主要行業。
從建筑業看,受春節假日影響,企業開工率有所降低,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至61.1%,但仍連續5個月保持在60%以上。從市場預期看,建筑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4.5%,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企業對近期行業發展繼續保持樂觀態度。
著力提升微觀經濟活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1月份PMI指數小幅下降,但生產指數繼續保持在53%以上的較高水平,工業運行繼續保持在景氣區間。產成品庫存、采購量、進口等指數均有提高,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提高,表明工業企業對未來市場前景預期比較穩定。
從非制造業看,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武威表示,2017年伴隨著民眾消費能力的增強和消費環境的改善和消費升級的逐步推進,非制造業,特別是服務業發展動力將會逐步增強。
“當前經濟運行中值得關注的問題,主要是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快、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多,產成品價格上漲難,企業盈利空間縮小。”陳中濤分析說,購進價格指數去年以來基本上呈持續上升態勢,期間只有短暫回調,已連續4個月保持在60%以上高位。但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出廠價格指數去年四季度才形成較為明顯的上升態勢,今年1月份又出現逆轉,回落逾4個百分點至54.7%,低于購進價格指數近10個百分點。這種“一高一低”的局面,如果加劇發展,恐將影響企業生產擴張意愿。
微觀活力提高了,宏觀經濟穩定才有堅實基礎。陳中濤建議,2017年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向好局面,要著重于改善市場環境,提高微觀經濟活力:一方面,要適度擴大總需求,增加企業訂單;另一方面要推進供給側改革,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改善企業盈利狀況。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