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江西省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快速提升。在1月9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繼去年12個項目獲獎后,江西省再次有12個項目獲獎,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4項,參與完成的8項,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獲獎數實現新突破。
此次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4個項目全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并由高校包攬。東華理工大學主持完成的“面向鈾礦與環境的核輻射探測關鍵技術、設備及其應用”項目,創立了現場鈾礦定量的分層解釋方法和配套技術體系,研發出環境輻射測量的多項關鍵技術、計量標準裝置和成套儀器設備,并已形成國家和國防及行業技術標準。該成果對打破國外封鎖、推動核技術民用發揮了重要作用,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目前,我國三分之二以上鈾資源儲量估算全部采用了分層解釋方法,配套技術設備在國防及重大工程中廣泛應用,產生社會經濟效益100億元。
江西理工大學主持完成的“高等級中厚鋼板連續輥式淬火關鍵技術、裝備及應用”項目發明了銨鹽—氟鹽分解白鎢技術,在國際上首創白鎢銨鹽冶煉工藝,解決了銨鹽不能徹底分解白鎢的世界難題,率先實現白鎢綠色高效冶煉和廢水零排放,是世界鎢冶煉工藝體系的重大創新。其成果在章源鎢業公司等6家骨干企業應用,鎢粉和碳化鎢產能分別提高2倍和3倍,能耗分別降低55%和70%。
江西農業大學主持完成的“江西雙季超級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項目,針對江西等雙季稻區水稻生產存在的“早熟與高產、優質與高產、高產與穩產”難協調的技術瓶頸,提出“性狀機能協調型”雙季稻育種思路,創制出骨干親本9個,選育出淦鑫688等6個超級稻在內的21個雙季稻新品種,集成雙季超級稻高產高效制種和節本增效栽培技術規程4套,項目主體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項目品種和技術累計推廣7178.7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97.76億元。
南昌大學主持完成的“果蔬益生菌發酵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項目,發明了益生菌發酵果蔬生產新工藝,實現發酵果蔬的工業化綠色制造,項目成果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近三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1.38億元,有力提升了我國果蔬食品的國際競爭力。
由江西日月明測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鈴汽車集團公司參與完成的兩個項目分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此外,我省還有參與完成的6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責任編輯:Jiang Li Juan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