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主題詞就是全球經濟會非常不確定性。第一,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數值:一是IMF預測說今年是3.1%,去年是3.1%,明年有可能也不會比這個好;二是在全球經濟復蘇比較緩慢的情況下,全球的貿易很不好。三是全球的資本流動會大幅度變動。”11月17日,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在“《財經》年會2017:預測與戰略”上如此表示。
張燕生指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反映在去全球化。“2009年以來,無論是全球的貿易增長,投資增長,以及人均GDP增長,已經證明去全球化是一個事實,包括TPP,TTIP對全球化就是一個退步。”
當前全球增長的不平衡在加劇。張燕生認為,2009年以來,全球經濟在比供給側改革,結構性改革,凡是結構性改革在過去八年做的好的地方,現在經濟的復蘇就比較強勁,反之亦然。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定不要被全球經濟增長緩慢所掩蓋的背后的結構性調整的速度加快所忽視。
《財經》年會2017:預測與戰略由《財經》雜志、財經網主辦,于11月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
以下為張燕生發言實錄:
張燕生:2017年的主題詞就是全球經濟會非常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我個人想從三個方面討論一下:第一,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數值:一是IMF預測說今年是3.1%,去年是3.1%,明年有可能也不會比這個好;二是在全球經濟復蘇比較緩慢的情況下,全球的貿易很不好,WTO預測今年的商品貿易量的增長只有1.7%,比3.1%的全球經濟增長還差,而貿易增長量增長的緩慢已經是第五年了,從今年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就是發達國家的進出口的增長好于新興市場(我講的不是價值,不包含價格的波動,就是它的商品量)。三是全球的資本流動,去年是38,今年預測會下降10%到15%,全球的資本流動是大幅度變動的,但是全球資本流動的綠地投資的增速只有0.9%,真正對全球有效需求有影響的綠地投資增速連1%都不到,而且發達國家的綠地投資是上升的,新興市場是下降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圖景,2009年到2015年,全球人均GDP的增速,只有1.1%,是2009年以來最低的。
第二,不確定性反映在去全球化。2009年以來,無論是全球的貿易增長,還是全球的投資增長,以及全球的人均GDP增長,已經證明去全球化是一個事實,包括我們講TPP,TTIP,對全球化就是一個退步,因為我們很難想象全球化沒有中國、沒有印度、沒有絕大多數的新興市場的參與,它會是全球化。無論是英國的脫歐,還是現在美國新當選的總統,他的政治綱領是進一步的去TPP,去BIT,也就是說,他將會比2009到2015年的去全球化會進一步走向內向。在這種情況下,它將增大全球的不確定性。
第三,當前全球增長的不平衡在加劇,包括發達世界的不平衡,也包括新興市場的不平衡。因此,我自己的理解,2009年以來,全球經濟在比供給側改革,結構性改革,凡是結構性改革在過去八年做的好的地方,現在經濟的復蘇就比較強勁,反之亦然。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一定不要被全球經濟增長緩慢所掩蓋的背后的結構性調整的速度加快所忽視。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