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業現狀
上世紀80年代,由于炭素制品供不應求,產品利潤率很高,炭素企業的經濟效益普遍看好,炭素企業在全國各地迅速崛起。然而,目前我國整個炭素行業企業規模小,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力,而且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不應求,炭素行業結構不合理。
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國已發展炭素企業近400家,但具有工序配套、形成規模的企業只有不到30家,主導產品超過5萬噸的更是屈指可數。以炭素行業的普通產品石墨電極為例,全國近400家炭素企業的生產能力已達100萬噸,遠遠超過目前國內需求量的一倍。由于供需矛盾突出,各炭素企業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甚至出現了低端產品競相壓價、無序競爭的局面,這使得炭素行業的整體效益受到很大的損失。在低端產品生產量大于市場需求量的情況下,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石墨電極卻存在很大的需求缺口。超高功率石墨電極(主要是椎600以上)因技術、實物質量等原因,我國每年需要進口2萬噸左右。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如碳纖維及其制品、納米石墨材料、特種炭素材料等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質和量上都存在差距。炭素行業的結構調整已迫在眉睫。
今年以來,我國炭素行業低端產品之所以出現需求逐漸趨緩過剩的局面,與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特別是出口政策的調控有著很大的關系。據分析,目前我國炭素產品的下游用戶電爐鋼、電解鋁、工業硅、鐵合金等行業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產能產量銳減。受此影響,國內的炭素行業大中型骨干企業生產出的一般炭素產品石墨電極、鋁用陽極和陰極炭塊大量過剩。
而作為炭素行業的高端產品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品,由于原料針狀焦、瀝青、優質低硫石油焦價格一路飆升,制造成本大幅攀升。加上目前我國的針狀石油焦和針狀瀝青焦過份依賴進口,由于國際市場上針狀焦資源不足價格暴漲,炭素產品價格有所上揚。在資源、價格、需求三重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大型電弧爐用超高功率石墨電極、核石墨、航天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航空用炭材料等出現了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
另外,由于炭素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污染,因此,一般國外發達國家都不愿發展該產業。所以,受能源、環保等因素的影響,世界少數能生產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品的國家均在縮減炭素生產規模,導致國際市場出現了難得的增量空間,因此,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品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會出現繼續增長的態勢。
(2) 新型炭材料
新型炭材料有著比普通炭材料更加獨特的結構、更加優異的性能及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領域。以碳纖維、球狀活性炭、炭納米材料、儲能炭材料、核石墨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的新型炭材料正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新型炭材料的生產具有比較高的技術壁壘,產品對外依賴度較高、供不應求,因此擁有相關技術的上市公司將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瀝青基球狀活性炭大展拳腳于醫藥和軍事領域 。 瀝青基球狀活性炭(俗稱炭小球)在日本醫藥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炭小球在軍事防護方面也得到北約組織的應用,未來具有較大技術壁壘的炭小球產品在我國醫藥和軍事領域將有相當大的市場。如當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時就使用了內藏炭素纖維的炸彈:美國空軍F-117隱形殲擊機在空襲南斯拉夫時,向發電廠和變電所投下了內裝炭素纖維的炸彈,導電性炭素纖維造成電線短路,使南喪失了供電能力。
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帶來環保節能的新風 。 隨著國家對環保節能的日益重視,節能業績考核體系的實施,超級電容車的示范運行將有力的推動超級電容器業的發展,而決定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將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而誰掌握了電極材料技術,誰也就獲得了超級電容器產業的主導權。
碳纖維是新材料的典型代表。 碳纖維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傳統材料的更新換代有著重要意義,對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世界碳纖維行業隨著航空業的復蘇和新能源的興起而復蘇,國內碳纖維產能不足,長期依賴進口,同時隨著碳纖維原絲技術的突破,國內碳纖維行業將迎來飛速發展。
核石墨將伴隨著中國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的建設迅猛發展。核石墨在核能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隨著第四代核反應堆——高溫氣冷堆示范電站的建設,核石墨將獲得大量應用,從而推動我國核石墨行業的迅猛發展。國家“十一五”規劃,決定加速核電站建設,到2020年,計劃新增核電站3000萬千瓦,總發電達4000萬千萬。按照國家的總體規劃,建造這些和電站所需要的核石墨大約在400億元。核石墨主要是用作高溫氣冷堆中慢化和反射材料,又是結構材料。高溫氣冷堆是國際公認的新一代先進核反應堆,被世界原子能機構認定為未來核能發展的趨勢。國家計劃在威海規劃建設20個模塊、總裝機容量400萬千瓦、總投資400億元的高溫氣冷堆示范電站項目。一期工程擬投資25億建設一個模塊,裝機容量20萬千瓦,按照一個模塊消耗1400噸核石墨,每噸核石墨價格20萬元計算,則一個模塊需要2.8億元的核石墨,這就為核石墨提供了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