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7日,溫家寶總理將訪問冰島、瑞典、波蘭等歐洲三國,并出席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歐洲債務危機久拖不決、歐洲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溫總理此訪對全面深化中國與往訪國關系,促進中歐經貿合作穩步提升,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溫總理此訪除與四國領導人舉行多場雙邊高峰會晤外,還將出席“斯德哥爾摩+40可持續發展伙伴論壇”、中德工商峰會等多場重要活動。中方將與往訪國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簽署多項政府間協議和商業合同,包括中國與冰島地熱、硅鐵的規劃合作,以及中國與瑞典成立經貿領域環保節能工作組的諒解備忘錄。中德之間則將加強在機械制造、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并就解決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交換意見。
當前,歐債危機對中歐經貿合作既有不利影響,也帶來發展機遇和動力。一方面,歐元區邊緣國家遭遇融資困難,導致歐洲貨幣聯盟內部的貨幣危機、銀行業危機,影響歐元區的經濟增速;為改善本國財政狀況,降低融資成本,歐盟國家紛紛實行財政緊縮,造成失業現象加劇,并因福利開支的削減影響到個人消費,造成對外需求不足,不可避免地對中歐經貿合作產生一定影響。2011年中歐貿易額雖達到5672億美元,增長18%,進出口額雙雙超過了2010年的水平,但增速明顯放緩。
另一方面,處于困境中的歐盟,各國對發展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態度更為積極。它們不僅希望中國為緩解歐洲債務危機注資,解決流動性缺口,而且寄希望于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為歐盟經濟復蘇帶來拉動力。同時,它們對中歐經貿發展潛力和前景也都普遍樂觀。對此,中方予以積極回應。中國政府不僅支持歐盟應對主權債務危機的各項舉措,購買歐元債券,向歐盟派出采購團,增加對歐進口,還與德國、英國、意大利等提出了至2015年雙邊貿易額大幅增長的目標。中德爭取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2800億美元。中國和英國努力實現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的目標。中意決心到2015年實現雙邊貿易額在當前的基礎上翻一番。
溫總理歐洲之行的另外一項重要議程就是促進中歐雙向投資的發展。近年來中國已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并成為發展中經濟體中最大的對外投資國之一,中國企業對赴歐尋找投資機會興趣漸濃;同時,主權債務危機導致歐洲國家資本短缺,中歐之間雙向投資的加強成為經貿合作中一個新的增長點。
總體看,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私人部門投資信心不足、政府財政捉襟見肘的窘況下,歐盟國家對外來直接投資的態度更加積極,越來越重視并歡迎中國企業長期在歐投資經營并創造就業崗位。中歐雙方也在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和戰略性行業開展了投資合作。英國歡迎中國企業投資英國基礎設施建設,希望中投等企業為其第二條高鐵建設融資,也希望中國企業參與工程競標。中國和希臘則簽署了《關于加強基礎設施和制造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積極擴大與希臘的海運合作,支持中國企業參與希臘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但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之路依舊充滿坎坷,不時遭遇歧視和不公正待遇,在投資領域、投資機會上受到種種不應有的限制,選擇余地很小。在美國如此,在歐洲亦然。
投資接受國對本國經濟利益和國家經濟安全有合法關切,可以理解并應予重視,但是不應基于政治及意識形態理由對特定國家的投資加以歧視。否則將不利于這些國家經濟開放,吸引投資。隨著中國海外利益不斷延伸,中國企業要盡快熟悉國際慣例,規范自身投資行為。溫總理此次出訪,將與到訪各國領導人就中國企業投資問題交換意見,與各國一道共同致力于推動經貿投資便利化,為中歐經貿關系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波蘭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溫總理此次訪問波蘭期間,除與波方領導人分別會談外,還將在華沙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并共同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
中東歐國家與中國有著傳統友誼,這有助于克服彼此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上的差異與隔閡,越來越成為發展雙邊關系的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在歐洲債務危機的背景下,多數中東歐國家更加重視與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合作。而這些國家作為轉型國家,與中國開展經貿合作也具有巨大潛力。
去年,匈牙利和波蘭分別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兩國利用這一契機積極推動中歐關系發展。
中國與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其他中東歐國家也在保持良好政治關系的同時重點發展經濟貿易關系。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經濟領域加強合作的政治意愿得到提高,務實合作進一步加強。
此次溫總理訪波將再度重申中國對發展與中東歐國家關系的高度重視,將在實施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企業“走出去”戰略等方面把中東歐地區作為戰略重點,積極擴大貿易規模、促進相互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深化財政金融合作、拓展人文交流。 (來源: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