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稀土行業有海洛因的利潤,卻沒有海洛因的風險,各種力量都可以在這里發生作用,不做白不做。”價格低的時候2萬元~3萬元/噸,價格最高的時候40萬元/噸。低成本,高利潤。稀土比毒品更容易讓人上癮。這一條利益鏈上,捆綁著從老百姓到官員、從地方到中央的廣泛的社會和市場關系。
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在一座山頭發現稀土礦,從此以后,哪怕是風聲再緊,他們也會偷偷開采。江西“老表”們互相監督,他需要拿賺來的錢去堵他們的嘴。
稀土開采之后造成的環境問題引來了環境治理的企業,而企業和當地政府、居民又產生了新的矛盾。居民懷疑企業為稀土回收而來,企業打著治理的牌子卻沒能給當地政府帶來多少好處。而地質部門和中介部門又可能因為數據作假被牽扯其中。
同時,央企和地方之間圍繞稀土資源的暗戰再次升級。礦產資源是國家的;但礦藏于地下,上面表土層的山林是農民的。有些問題,只能依靠地方政府解決。而地方自己有企業,為什么要拱手讓給央企?而即便是地方企業自身,也面臨自主開采和個體老板開采的贖買矛盾。
中國重要的重稀土產地贛州,在媒體的聚光燈下,也在實施最嚴格的治理整頓。去年10月下旬,贛州市統一發文,要求稀土企業全部斷電停產。現在看來,整治確實有效,贛州的采礦點從原來的1000多個縮減為100個,偷采的現象少了很多。
中央對稀土的監管和整合力量明顯加大,但效果卻不容樂觀。老百姓與官員,央企與地方政府,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利益糾纏,難解難分。稀土的“毒”,不是能簡單消解的。(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