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青海省全面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13”工程和工業“4322”工程,全力以赴穩增長、優供給、調結構、轉方式、增動力,工業和國有經濟呈現出平穩增長的有利態勢,國企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進展,有力支持了全省GDP增長。9月2日,來自青海省經信委的消息,1月至7月,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7.5%,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名第14位、西北五省區第1位。
1月至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位居西北五省區第1位
今年以來,青海省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入重點市州、園區、企業,協調落實省委省政府電力直接交易、鐵路運價下浮、硅鐵行業“一口價”等穩增長措施,狠抓聯企幫扶,全省工業頂住經濟下行壓力,1月至7月,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7.5%,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名第14位、西北五省區第1位,增長速度好于預期,總體保持平穩運行。
新材料、鹽湖化工、生物產業投資增長均超過五成
青海省啟動實施“百項創新攻堅”和“百項改造提升”工程,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37.6億元,安排技術創新補助、項目前期等資金4000萬元,支持項目建設。截至目前,100項創新攻堅項目開復工78項,100個企業技術改造項目開復工82項,1月至7月完成一般性工業投資417.7億元,同比下降0.5%。特別是新材料、鹽湖化工、生物產業投資分別增長58%、94%和44%,煤化工、鋼鐵等行業投資回落明顯。強創新、上技改7月末共取得16項科技成果和50余件專利
青海省出臺《關于實施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和5個配套方案,各項舉措的系統性、可操作性和政策含金量走在全國前列。強創新和上技改穩步實施,到7月末共取得16項科技成果和50余件專利,新申請并受理10件發明專利;去產能取得階段性成果,西鋼3臺冶煉爐、能發集團9萬噸煤炭產能已關停,已安置職工629人,完成年度安置計劃的70.8%。降成本打出組合拳,通過落實減免稅費和電、運、氣、融資等政策措施,1月至7月為企業降低成本26.1億元。
7戶企業納入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我省推動“互聯網+”工業融合創新發展,安排4265萬元信息服務專項資金,集中支持50項重點兩化融合項目,西寧特鋼、時代新能源等7戶企業納入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同時,建成全國首條藏文電子產品組裝生產線,“云藏搜索”藏文搜索引擎正式上線,信息產業項目和信息化集成技術應用加快推進。截至7月末,全省共完成信息消費投入61.9億元,同比增長8.7%;信息消費規模148.3億元,同比增長7.7%;電子信息制造業和軟件產業收入36.8億元。
國有企業扭虧增盈到7月末累計實現利潤13億元
今年,青海省經信委(國資委)報請省政府出臺國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意見措施,重點改革任務有序推進。1月至7月,18戶出資企業資產總額4159.2億元,同比增長8.8%;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66.4億元,同比增長43.9%;繼一季度實現扭虧增盈以來,到7月末累計實現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175%。7月末出資企業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00.8%。 青海省人民政府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