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工信委就《云南省原材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原材料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00億元,工業增加值1300億元,力爭實現年均增長9%以上。
其中,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1700億元,工業增加值450億元,力爭實現年均增長18%以上。80%規模以上企業的先進適用節能減排設施配套完善,全行業萬元增加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18%,污染物排放全面實現控制目標。在技術創新方面,《規劃》提出,新增國家級研發平臺3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0個,60%以上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或研發機構,企業專利授權年均增長25%以上,70%以上企業通過相關行業準入或規范公告。
原材料工業本身既是制造業,更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無論是高端裝備制造,還是信息技術產業,包括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撐。“十二五”期間,云南依托資源優勢,深化礦電結合,推進結構調整,以黑色、有色、化工、建材為主的原材料工業已發展成為特色優勢產業。2015年,規模以上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25.7%,持續保持著工業的支柱產業地位。
但長期以來,云南以原材料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對自然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隨著國家新環保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以及主要工業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的修訂,原材料工業面臨著越來越嚴厲的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需要行業企業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但在當前市場需求低迷、生產成本高企的情況下,企業投資信心不足,面臨著短期生存和長期發展之間的抉擇難題。
因此,《規劃》提出,將從加快推進去產能和去庫存、營造公平環境降成本、健全完善創新體系補短板、推進智能化升級改造、通過兼并重組和布局調整提升競爭力等方面著手,有序推動供給側改革,引導企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在兼并重組方面,將重點推進5戶區域性鋼鐵企業集團實質性重組;繼續推進水泥行業兼并聯合重組,完成前10戶企業產能和產量占全省總量68%以上的目標;鼓勵支持個舊沙甸片區自主性組建鉛業集團,完善鉛產業體系;適時推進焦化、黃磷、電石、工業硅、鈦、鐵合金等產業組建區域性產業集團。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