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 “十二五”期間海綿鈦產量、國家儲備總量、下游需求量以及高端制造和實體經濟整體發展的狀況,海綿鈦應用擴大仍欠一把“火候”。6萬噸海綿鈦產量已經成為一個市場需求的相對平衡點(上下浮動5000噸)。只有當航空、海洋以及醫療等高、精、尖細分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大量采用國內鈦材時,6萬噸的相對價格平衡點才會被有效突破。當然,即使平衡點突破了,未來整個行業總體趨勢依然會停留在微利空間,只有那些謀略高端并實現高端產品制造的鈦企才會擁有較大的盈利提升空間。同時,只有細分領域“唯我獨有、唯我獨尊”的高端產品才會更加擁有毛利率較高的定價權。
鈦景朝陽,鈦途曲折。“十二五”期間年均海綿鈦產量71120噸,“十一五”期間年均產量42278噸,從數據變化上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間中國鈦工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今年從3月初以來,海綿鈦價格悄悄上漲,但漲勢“猶抱琵琶半遮面”。報價最高的達到49000元,但真正成交價都低于報價,大量時間依然在45000—47000之間。從目前看,價格要往上走已經很吃力了。倘若企業擴量仍在繼續進行,能穩住當前的價格就不錯了。因為,《6萬噸海綿鈦蘊藏“市場辯證法”》是比較客觀的。今年1—6月海綿鈦產量已經突破30000噸,去年同期大約生產27000噸。照目前雙瑞萬基、攀鋼鈦業等企業增量情況看,全年累計可達到65000噸。若真朝著65000噸方向邁去,那海綿鈦價格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止步不前了。
另據中國有色金屬報報道:攀鋼海綿鈦6月份首次實現月產達標;另外,新 疆、內蒙的海綿鈦項目正在抓緊進行……也許從中能夠找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海綿鈦價格緣何上漲“鈦”難》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Jiang Li Juan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