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近日,鞍鋼股份一紙2016年公司繼續開展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在期貨和鋼鐵行業同時引起轟動。隨著煤焦礦期貨品種的上市及有效運行,大型鋼企對期貨工具從關注轉為行動,并借以安排生產和經營。不過,也有一些鋼企因為畏懼風險而望“期”色變。
隨著供給側改革推進,期貨市場如何更好助力鋼企去產能、調結構;鋼企又需要適時作出哪些改變,以更好地運用期貨工具推進改革?在近日由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聯合主辦的“期貨市場服務鋼鐵企業座談會”上,來自鞍鋼、南鋼等11家鋼企代表與期貨行業專家展開了集中討論。
鋼企人士普遍認為,期貨市場應成為企業的風險管理中心,要堅持把期貨操作與采購、銷售等一體化考慮。
期貨的三把“金鑰匙”
在鋼企看來,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構建完善高效的組織結構是能否用好期貨工具的基石。注重期貨部門建設、“一把手負責制”和期現盈虧綜合考量,是行業公認的企業能否高效利用期貨工具的三把“金鑰匙”,缺一不可。
在鞍鋼,公司上下對期貨套期保值業務高度重視,內部建立了組織構架和相關管理制度。管理層面,鞍鋼總經理擔任期貨業務領導小組組長;操作層面,鞍鋼成立了期貨部,設有交易員、信息員,專門設置風險控制崗位。
南鋼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期貨業務組織架構。據介紹,南鋼負責期貨操作的部門是證券部,主要做套保預案,決策層拍板,證券部開展建倉、平倉操作。最后,期現綜合測評,盈虧全部由事業部承擔。
記者采訪中發現,目前,部分參與期貨的鋼企期貨部在人員配備和執行上或多或少出現些問題。
“有的鋼廠雖然設立了期貨部,但是在具體執行上出了問題,將期貨操作與現貨操作割裂開來。期貨部門如果不接觸、不了解企業的現貨操作,不把期貨操作與購銷存結合起來、統一評價,就會變成投機。”永安期貨總經理施建軍說。
中紡糧油顧問郭彥超在會上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工業加工企業要建立正確的組織結構,樹立以實現穩定的加工利潤為核心的經營理念,成立期貨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下單,為公司鎖定利潤,而不是要完成賺多少錢的任務。
與會企業代表也認為,企業必須把期貨部作為公司的重要戰略部門去運作,培養既懂期貨又懂現貨的團隊,依托合理的組織架構,才能真正在制度層面運用好期貨工具。
“從公司角度來說,一直寄希望于不僅在業務層面上去討論期貨以及衍生品工具的使用,更是希望把它上升到公司戰略層面。”南鋼代表說。
望“期”色變存誤區
據記者了解,盡管鋼鐵企業已普遍關注期貨市場,但是對期貨市場風險的理解還存在誤區,其中畏懼風險而望“期”色變是制約很多企業參與期市的原因之一。
對此,施建軍說,不同的成本、不同的信號、不同的資金會有不同的組合,實現風險的有效匹配是期貨市場的重要作用之一。
在施建軍看來,鋼廠在鋼鐵衍生品上具有信息、客戶資源、資金等天然優勢;同時,鐵礦石、焦炭、焦煤和螺紋鋼期貨工具運行良好,為企業參與市場提供了便利。這一優勢是國外鋼廠不具備的,鋼企參與期市能夠大有作為。
在座談會上,11家參會的鋼廠希望中鋼協和交易所能夠面向企業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對此,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表示,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大商所正在研究制定更為優惠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降低產業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成本。為完善產業培訓,大商所將積極配合中鋼協搭建長期的合作平臺,建立由中鋼協、交易所、期貨公司、鋼鐵企業共同參與的常態化期貨業務交流機制,適時開展面向鋼鐵企業主要領導的培訓。此外,為更好地服務產業企業,大商所專門成立了產業拓展部,希望與鋼鐵企業加強溝通,推動企業掌握和利用好期貨工具,促進企業穩定運營。
大商所理事長李正強也表示,大商所將繼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堅持市場“三公”原則以及堅持市場創新與市場優化“兩手抓”,切實為實體企業服務。其中一大舉措是面向焦煤、焦炭、鐵礦石期貨品種,擴大場外期權試點,支持期貨公司為鋼鐵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方案服務。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