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核心提示買!買!買!距離以近100億人民幣價格收購巴西礦產還不到一周時間,洛陽鉬業再度出手,斥資170億人民幣收購自由港集團位于剛果(金)的TenkeFungurume銅鈷礦56%股權。短期之內拿下兩大海外項目,這家國內最大、全球第四的鉬生產商,是有錢任性還是意欲它為?
260億!一周并購兩宗海外礦產
僅隔一周,洛鉬又一次搶了豫企頭條。5月9日晚間,洛陽鉬業發布公告稱,宣布其全資子公司——洛陽鉬業控股有限公司與 Freeport-McMoRanInc(以下稱自由港)簽署協議,以26.5億美元收購自由港集團位于剛果(金)的TenkeFungu-rume銅鈷礦(以下稱Tenke銅鈷礦)56%的權益。除現金對價外,另有1.2億美元或有支付,支付條件為2018-2019年的24個月間,若平均銅價超過3.5美元/磅,則支付6000萬美元,若平均鈷價超過20美元/磅時,則支付另6000萬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Tenke銅鈷礦為世界級在產銅鈷礦,2015年生產銅金屬20.4萬噸,生產鈷金屬1.6萬噸(按100%計),銅的凈現金成本約為每磅1.21美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Tenke擁有證實和概略級別儲量含銅金屬380萬噸、含鈷金屬50萬噸,可支持約25年的開采。
洛陽鉬業董事長李朝春告訴大河報記者,根據收購時間表,本次交易預計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至于交易對價的資金將來自洛陽鉬業目前持有的現金和授信。
事實上,這已是洛陽鉬業一周內的第二次出海并購了。
在稍早的5月4日,洛陽鉬業就曾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ngloAmericanplc(以下稱英美資源)所持有的巴西礦業公司Ambras及AA盧森堡全部發行股份和有關附屬公司,涉及鈮和磷酸鹽業務。
相關公告顯示,洛陽鉬業并購的巴西礦產中所涉及的鈮板塊包括一座開發中的礦山、3個加工廠、兩個暫未開發的礦山,其他兩個礦床,以及英國和新加坡的銷售團隊。磷酸鹽板塊包括一座礦山、一個選礦廠、兩個化學加工中心和其他兩個礦床。2015年鈮產量6300噸,磷酸鹽134萬噸,實現了5.44億美元收入和1.63億美元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兩連擊”后,洛陽鉬業在國內最大、全球第四的鉬生產商的標簽之外,多了世界頂級銅生產商、全球最大的鈷生產商、全球第二大的鈮生產商等標簽,正式由全球有色產業版圖中的“黑馬”,晉身為“新銳”甚至第一方陣。
逆市收購背后的商業邏輯
有意思的是,洛陽鉬業“兩連擊”中的出讓方堪稱世界礦業界的巨頭。不論是英美資源,還是自由港集團都位于全球十大礦產公司序列。
但它們的日子都不好過,在過去的一年中,各自公司資產年度縮水均超20%以上,股價也跌跌不休,甚至腰斬。為求改變,二者幾乎不約而同選擇了叫賣資產的方式。
在談及與洛鉬的交易時,自由港集團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安德森表示:“2016年伊始,我們已經宣布了40億美元的資產出售交易。我們致力于削減負債的同時,保有高質量資產組合和資源,并在全球銅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的目標。”
英美資源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并期待與洛陽鉬業的成功交易,能讓其在出售其他資產的談判中更有底氣一些。
一進一退之間,洛鉬緣何逆勢而為?這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
據了解,同為資源型企業,在大宗商品持續走低,行業周期并未見底之下,洛鉬去年的成績單也出現了“雙降”的局面。
據洛鉬的2015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去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97億元,同比下降37.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1億元,同比下降58.28%。
但在2015年年報中也有驚喜。洛陽鉬業在澳大利亞運營NPM銅金礦,截至2015年12月31日,資產總額達到人民幣61.82億元,2015年度貢獻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人民幣3.22億元,占當年度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42.36%。
這正得益于洛鉬2013年趁著力拓“落魄”斥資50億元從其手中收購而來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收購澳洲礦產之后,洛陽鉬業并沒有因礦產行業身處深冬而放棄出海并購,相反則一直在全球尋求更多的意向標的。
洛陽鉬業董事長李朝春告訴本報記者,洛陽鉬業在2008年初就制定了海外發展戰略,并聘用了海外大型礦業上市公司的外籍高管組建了海外團隊,同時還努力“攢錢”,為在行業冬天強勢收購儲備子彈,截至目前,洛陽鉬業擁有可動用資金儲備達134億元。
這在河南和信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證券咨詢總部總經理肖玉航看來,產業寒冬之下,國際巨頭更受其累,其旗下礦產資源的估值就變得相對保守,加之當下的一帶一路政策的縱深,這對現金流充沛的國內企業而言,在此時收購一些優質資產,一旦行業回暖上行,上演的絕對是逆襲好戲,但在收購礦產類資源時,要提前規避戰爭等風險因素。
(來自互聯網)
- [責任編輯:Jiang Li Juan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