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揚州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發現一起進口貨物嚴重短重事件,所幸進口企業有索賠條款保護,避免了損失。
一艘來自澳大利亞的貨輪日前靠泊揚州口岸泰富碼頭卸載,船上運載的是一批進口鐵礦石。然而經揚州檢驗人員登輪檢驗,發現該批進口鐵礦石短重情況十分嚴重,實際濕重只有6.8萬噸,比報關的貨重數據短重竟多達662噸,短重率達千分之九點六,為揚州口岸多年來罕見。所幸,這批貨物的國內收貨人在與外國供貨商簽訂的合同中約定了短重的相關賠償責任,在獲得檢驗部門出具的重量證書后,可對外索賠約2.5萬美元。
揚州檢驗檢疫工作人員介紹,近期他們發現,部分國外供應商和航運商在供貨量上做起“文章”,頻頻以短斤少兩等方式博取不正當利益。他們建議,從事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的國內收貨人,在與國外供貨商等簽訂貿易合同時,應對索賠條款進一步細化,為防止對方以短斤少兩、以次充好等方式蒙混過關,應明確以到貨港的檢驗結果作為最終結算的依據,規避相關風險。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