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鈣業理事促進會會長 郭海軍
中國鐵合金網訊: 時值2016年3月上旬,北京兩會熱議“十三五”社會發展決策。從就業、環保、教育、養老,到工業去產能、去庫存,無處不體現著一派春意盎然的聲音。
鈣,作為有色金屬工業的小眾金屬,其十年的發展耳聞目睹,更是與各位企業家相應熟知。從鈣的市場需求來看,存在幾種最為初淺的發展嘗試,也是導致企業經營低利潤高風險的原因所在。
其一,各自為戰,不能整合統一。一個年產和消費不到5萬噸的金屬鈣市場,僅還原鈣市場保有率就占到了95%以上(含國際市場),為之惋惜的是生產和加工基本在中國,這些企業卻不能促膝而談,共同協商解決產業過剩問題。
其二,定價機制,有待磋商共贏。金屬鈣因其產品的特殊性,不能在自然環境下長期存放,卻沒有一家企業做標準保護后的期貨產品存放或成本投入。一旦市場短期過剩,瞬間一天一價,都說鋼鐵賣不過白菜價,金屬鈣亦有此類現象頻繁出現。
其三,能源轉化,逼近虧損成本。現有金屬鈣大型冶煉企業均在山西,聞喜銀光征帆鎂業鈣冶煉因原廠為金屬鎂轉產而來,十幾年下來,其設備折舊早已不計入成本,工人也是以當地為主,相對穩定;屯留斌燁鈣合金冶煉廠采有母廠焦爐煤氣,成本自然也是有很大優勢;武鄉興源鈣業(原任興鎂業)自2014年煤層氣改造以來,采用能源環保技術和地下燃氣,也在成本上獲得了相對的優勢。
如要在“十三五”開局之年,促進金屬鈣企業的發展和企業高利潤,建議行業企業聯合共進,在中國鈣業理事促進會的指導下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聯合減產,以供給側消費為基礎,落實冶煉企業年度產量,為行業需求建立一個有序的市場穩定供需渠道和產品消費結構。核心“減”。
第二,定價機制,在成本底線基礎上,協調共建以還原鈣牌號、規格為體系的價格漲幅標準,穩定鈣錠價格既是穩定加工產品市場的基石。核心“塑”。
第三,產品滯后,其原因受性能影響較多,北京事竟成有色金屬研究所已經聯合國內金屬鈣行業企業和院校,啟動了金屬鈣重點實驗室的申報工作,有望為行業提供鈣系列高端材料產品,而非現有的幾乎無任何門檻低合金及包芯線產品。核心“新”。
路漫漫兮其修遠。愿金屬鈣產業在“十三五”經濟政策的指導下,發揮出更加燦爛的鈣業光芒。在為鋼鐵補鈣的主旋律基礎上,為材料科技的發展,做出新的榮譽。
(轉自中國鈣業網)
- [責任編輯:Yang Xue Jiao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