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蒙上濃厚國際政治色彩的中國稀土出口,在國內國外的雙重壓力下,出現了有限松動的跡象。多位稀土行業經銷商證實,從龍年春節之后開始,稀土出口的海關出口限價相比去年第二季度的最高點已經調低近70%。海關限價是影響稀土出口的因素之一,一般海關出口限價為國內市場通行價的200%以上。按照慣例,稀土出口商報價不能達到海關出口限價,中國海關即不予放行。2011年下半年由于這一價格畸高,國外訂單銳減,中國稀土的出口基本停滯。長期以來,歐盟、美國、日本等均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微詞頗多。
1月30日,WTO上訴機構已宣布維持之前對中國九種原材料出口政策的裁定,稱中國“不公平地”限制了廣泛用于鋼鐵、鋁和化工產業的九種原材料的出口,或許正是這個裁定“鼓勵”了歐美國家對稀土發難。而在國外政府和企業不滿中國稀土出口政策的同時,國內擁有出口權和潛在擁有出口權的企業也在擔憂今年的出口低迷會影響到企業業績。多位企業家表示,一旦確定今年的生產目標,如果銷售市場依然沒有起色,將危及企業的生存,“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關聯度很大,出口的問題直接關系國內企業的狀況。”江蘇一位稀土專家表示,2011年因為高價而超采的稀土產品最少需要3年時間來消化,而氧化鈰、氧化鑭可能要延續5年。而今年在量價齊跌的情況下,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貿易商都希望已經陷于停滯的出口能出現起色,從而帶動國內的市場走出低迷。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