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光伏企業終于迎來了好消息。
2月1日,財政部、科技部、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了今年金太陽示范工程的支持范圍和補貼標準。《通知》中將2011年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的補助標準由9元/瓦調整為8元/瓦,將2012年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補助標準更進一步下調到7元/瓦。
眾所周知,2011年,大部分光伏企業過得并不輕松。據相關產業聯盟的不完全統計,去年江浙地區有超過50家從事光伏產品生產制造的小企業關閉。另據賽迪光伏產業研究所數據,2011年已有20%的光伏企業完全停產,30%的企業陷入半停產。
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能源動力專業教授趙健指出,造成國內企業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產業仍重復了國內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模式,一方面是“兩頭在外”,生產嚴重受制于外需;另一方面,多數產品處于產業鏈低端,附加值低,一旦受到外需下滑沖擊,只有通過“價格戰”來維持生計。
“目前光伏產業處于一個相當困難的處境。隨著歐盟補貼削減和美國提起‘雙反’的調查,中國光伏產業總體蕭條,同時也促成原材料成本急劇下滑。”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一些光伏企業確實面臨倒閉,政府需要進行補貼,這是一種救市的表現,補助標準調低,對企業是沒有太大影響的。同時,他認為,補貼標準下調,并不意味著補貼總量的減少。
“以前補貼一個企業,現在可以補貼好幾個企業。而且補貼主要在終端,再有原材料價格跌幅很大,因此按照現在的補貼標準,終端利潤應該不少,因此,這對整個光伏行業是利好的。”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以前的補貼企業就有賺頭,盡管有人建議政府把補貼大幅度減低,但是國家愿意扶持這個產業的發展,讓大家賺得更多,所以對光伏企業來說影響仍然是正面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政府加大了對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市場也對產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不代表所有的光伏企業都會迎來良機。分析人士認為,2012年,光伏行業將加速整合。林伯強認為,這輪整合與2008年相比有所不同。當時行業整合是企業要通過合并增加產能,以利用規模效應在價格戰中勝出,而這一輪整合恐怕只有技術高、效率高、資金充足的企業才有生存空間。
億晶光電總經理孫鐵囤也表示,對于國內企業來說,能否做好成本控管、維持產線運行,才是度過目前產業寒冬的關鍵,金太陽實際上并不能改變產業鏈上產能過剩、大量企業倒閉的現狀。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光伏產業目前正處于行業發展的低谷。但也要看到此次危機的積極一面,因為行業的低谷往往可以倒逼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向高端領域發展。光伏產業發展必須拋棄前一段時期過度依賴資金投入、低水平建設的粗放模式,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搶占產業制高點。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光伏產業目前正處于行業發展的低谷。但也要看到此次危機的積極一面,因為行業的低谷往往可以倒逼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向高端領域發展。光伏產業發展必須拋棄前一段時期過度依賴資金投入、低水平建設的粗放模式,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搶占產業制高點。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