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菲律賓和印尼鎳礦界各出了一道消息,菲律賓某鎳礦協會稱16年將減產20%,并推遲出貨;印尼也放大招,傳言要放開原礦出口禁令。一個利多一個利空,一時之間市場沸沸揚揚,眾說紛紜。
筆者也心癢,非要出來胡說八道點東西,本文只講道理,不擺數據,拋磚引玉,是為胡說八道也。
首先菲律賓限產
筆者去年寫了篇菲律賓鎳礦出口成本分析的文章,里邊提到的各種礦的FOB成本差不多就是近期市場價。當然各個礦山成本控制不一樣,有高有低,少數還能有利潤繼續出,資金充裕的公司高于現金成本也可以出。總體來說,能出的都是成本控制得力并且資金充裕的。
即便如此,也沒幾個礦山能保證下一波停產的不是自己。于是,有了菲律賓限產的消息傳來。目的其實很明確,無非就是以下幾條。
一、向市場表態,再跌不賣了,自己找泥巴煉鋼吧。(其實我想賣 ̄. ̄,其實這次我是真要虧錢了,其實其實我就是想告訴你們要漲點價)
二、找臺階下,反正這個價格也賣不動要關門了,干脆就說減產吧。(我是真不想繼續虧了)
三、存在感總是要刷的,就算為了最后的瘋狂。(每次放出點消息,市場還是能提振一下,就算不得不停,高價把庫存清了再停也好)
基本上意思就是這樣。
但是不是菲律賓每每放點消息,國內就得感冒感冒呢?且看這些年,菲律賓鎳礦帶給我們的瘋狂。
1、2014年那個秋天,突然傳來謠言,菲律賓也要禁礦,于是乎,倫鎳從萬五反彈到萬七
2、2014年那個夏天,Zambales礦區海水被鎳礦污染了,于是礦山被禁了,于是該漲價了。(其實那片本來雨季就到了。2015年初,雨季結束了,一紙臨時取消令,一直說不出的北邊,還是可以出)
3、2015年那個與春天告別的日子,市場反復傳言北邊因環保問題要停工,終于臨時取消令到期了,政府再因環保問題責令停工……(其實雨季前還是在出貨,但中鎳FOB從25反彈到34。并且在那個北邊的雨季里,政府暫停發放北邊出口許可證的消息就沒斷過,跟南邊有啥關系?)
4、2015年秋天,傳說幾個主要的低鎳礦礦山9月開始陸續停止出貨。(后來卻一直出到了11月)
5、2016年那個元宵節,其實南部已經有礦山開始出貨了,其實亞鎳給股東的報告里還說要擴產,其實……
其實怎么說呢,看療效,不看廣告。
再說印尼討論要放開原礦出口
自從印尼傳說要禁礦那天開始,能不能禁,放不放開的各種新聞,總會過段時間就來上那么幾天。
這次對于放不放開的討論,筆者想通過這樣一個思路來說,那就是禁礦的目的、現狀以及繼續執行會如何,放開又會如何來分析。還是只講道理不擺細節。
首先禁礦的目的、現狀與繼續執行的效果。在此我胡亂總結了幾個項。
1、延伸產業鏈
礦是要禁,但冶煉了可以出,那就是要讓之前來買礦的都來建廠,不但開礦拉動GDP,冶煉也可以征稅。但猛藥下去陣痛總是要有的,于是印尼鎳行業痛得快休克了……
多個版本的建廠名單拉出來一看,恍瞎眼,仔細一看也沒幾個積極在建的。現在已經禁礦兩年了,真正用心建的,現在要么在出鐵了,要么建得差不多了,至少也是行進中。名單里那一長串的工廠名,不少還停留在紙上。
如果繼續禁礦,像青山這樣已經扎根成功的企業外,多數在建工廠日子并不好過,經濟不好,鎳價低迷,建了開不了工,在建的怕資金斷裂。再不輸血,不管礦山還是工廠都活不幾個。
2、抓大放小
印尼大大小小的鎳礦山幾百個(菲律賓才三四十個,但近兩年產能跟當年的印尼差不多),如此眾多的礦山管理非常混亂,也不利于一致對外。印尼政府一直想讓小的別干了,形成一批有實力的鎳礦企業。建廠這種事,自然就過濾掉一批小礦山。
經過兩年的禁礦,不說廠建得咋樣,小礦山估計都翹得差不多吧。還活著的肯定使勁扯著噪子要奶喝。
如果繼續禁礦,小的進一步死掉,然后大的也活不下去了,然后建廠的沒準也斷奶了。小的是放掉了,大的也可能沒有了。至少實力越來越弱,怎么跟外資叫板?
3、政績
上面說到不少建廠計劃還停留在紙上,問題來了,印尼政府還愿意等待多久?佐科換屆時選票還要不要了?總統任期5年,現在還剩3年半,以印尼的效率,就算討論得差不多,那走流程不還得半年一年的,再恍一恍,佐科眼看又要去拉選票了,結果建廠沒怎么樣,礦山都死了,就這政績,選票找誰要去?這可是上屆政府留下的黑鍋。
其實要建的都騙進村了,猶猶豫豫沒進來的,你得花多少力氣才能騙進來?二八定律,為了把這些建廠計劃落實,得花80%的精力。等了兩年還無法招來上門女婿,姑娘要另想辦法了。
如果繼續禁礦,還有毛政績。
4、賺錢
建的這些廠,投資收回來都還早,能賺什么錢,能征多少稅?礦禁了,財路自己斷了。關鍵是這時候經濟又下滑了。這屆政府就這么愛替上屆政府背黑鍋?
如果繼續禁礦,毛錢沒有,錢都讓菲律賓賺走了。
總結一下上面的目的、現狀與繼續禁礦的效果,就是禁礦效果的邊際效應已經快消耗怠盡了,但負面效果卻在增長。
如果完全放開?
那不是印尼政府自己打臉嗎?誰說要完全放開了!
那你說到底是放開還是不放開?那還是要回到上面說的這幾個禁礦的目的來說。禁礦不就是為了這幾樣嗎?經過兩年,這幾樣能爭取到的成績都勉強爭取到了一些了,不好爭取的繼續耗下去要死人了。不是要延伸產業鏈嗎?現在這已經在建的,大力扶持不就夠嗎?非得比中國廠還多才叫成功嗎?要抓大放小,就是這些在建的工廠與其背后的礦山培養大不就行了?如果上面兩條搞定,建廠這塊政績不就有了?然后出一些礦,那么出礦的政績也有了。出了礦,有錢了,大家都掙錢了。那么路線就是這樣的,曾經討論的那個中間路線,建廠的就給配額出礦,這個方案在現在這個形勢下成了最佳方案。
禁礦前,這個方案沒被采納,主要是怕建廠走形式,不真正落實。于是一刀切,逼著必須建廠。如今兩年了,就算部分想走形式的,一條腿進來了,也已經回不了頭了。而到現在還沒有實際行動的,繼續禁礦也不見得管用了。于是,當初建廠給配額的方案的最大顧慮已經不存在了。
從另一角度上說,這個方案的好處卻是都體現出來了。我再胡亂列舉一些。
首先,這種政策傾斜,讓真正落實建廠的礦山得到實惠,會鼓勵一批還在猶豫的礦山加速落實。部分建廠的反對?政府臉皮那么厚,反正已經騙進來了,現在還要再騙一波,哪管你反對不反對,也不是沒給好處,賣點礦發點財。
第二,出礦緩解了建廠的資金壓力,更利于建廠進度,政府不用擔心建廠停了全去賣礦了,因為反制手段還是很多的。
第三,因為實行配額制,并非會明顯壓低鎳礦市場價格,菲律賓一批礦山就可以休息了,要知道菲律賓高鎳(1.8的)的礦一年才幾百萬噸,有印尼礦了菲律賓中鎳的還能賣出多少?那么市場的供應量其實還是那么多,越跌印尼礦越有競爭力,印尼可以賣1.9以上的礦,如果1.9的都跌到30以下了,菲律賓就幾乎全部停了,而印尼有實力的礦山,卻依然能出,并且還有些許利潤。話又說回來,真跌到這個價,市場還能供應多少礦?還需要多少礦?中國不缺菲律賓礦,但優質印尼礦卻非常稀有,所以印尼的礦價格優勢還是會非常明顯。所以在當前這么低的價格基礎上,說印尼一出礦就要大跌也不是多讓人信服。起碼,賣給中國,比在印尼國內賣價格要好吧。
第四,政府不就希望抓大放小嗎?出礦又是一招讓有實力的更有實力的辦法。沒實力的,既建不了廠,又沒辦法拿到出口配額,那就只能等著被收購。
第五,既然出礦了,那中國的工廠又能緩過來了,豈不是培養了競爭對手?這個應該反過來思考,就算不出,中國的工廠活得難受點,印尼的工廠也建不起來,又談何跟中國的工廠競爭呢?過幾年印尼工廠真正成規模了,再真正禁礦,那時候才是印尼工廠與中國工廠的較量。所以利大于弊。何況,解禁一部分,倫鎳也漲不起來,礦價也跌不到哪去,中國又環保這么嚴,也就還是這幾個大的工廠能緩一緩,不可能回到過去。
第六,要是自己的礦山大面積地死了,便宜了菲律賓,到時候這個產業就只能等著外資大量廉價收購了。所以要搶救。
第七,有了這些,佐科在礦業政績上就有了亮點,不完全曹規蕭隨,有自己的手段,選票就好說了。至少這樣捂下去,選票肯定是沒有了,下面一大幫人吃飯問題還天天煩著自己。
說了這么多解禁的好處,我承認這只是我個人拍腦袋想的,不是說一定能放開。欲知后事如何,還得邊走邊看,沒有誰跟錢過不去,沒有領導干部的跟選票過不去。但現在這個討論,個人認為絕不會是以前那樣放放風聲而已,而是確實有現實意義的。因為民主國家,效率緩慢,如果現在不開始討論,在佐科拉選票之前,就真的出不了政績了。但也因為民主國家,不是討論了就一定能通過的,不管是禁礦還是解禁,總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