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中國鋼鐵的大量低價出口,歐盟國家民眾抗議升級。
彭博社報道稱,2月15日,歐盟以鋼鐵行業為首的多個行業,動員了大約4500名民眾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參與游行,試圖勸阻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盧森堡經濟部長艾蒂安•施耐德(EtienneSchneider)曾于去年11月初警告稱,今年歐盟或將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如若兌現,歐盟以“反傾銷”為名,用于向中國鋼鐵出口征收高額關稅等保護性措施將不再有效。
此次游行反映了歐盟鋼鐵行業對失業的焦慮與恐慌。2008年以來,整個歐洲鋼鐵行業已經減少了8.5萬名員工。歐盟鋼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比重,則從2001年的22%一路下滑到10%。歐盟將主要矛頭指向中國廉價的鋼鐵出口。
“在價格上,中國鋼材產品在海外非常具有競爭力。”行業分析師王寧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中國鋼材在美國、歐洲市場的價格一般比其他供貨商低10美元,在東南亞(除印度)甚至可以低20美元。
不過,分析師胡艷平認為,實際數字可能并沒有這么多。
2月13日,歐委會官方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進口無縫鋼管、中厚板和熱軋平材鋼三類鋼鐵產品同時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對自中國進口的冷軋鋼板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回應稱,歐委會近期頻繁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中方希望歐委會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審慎、克制、依法使用貿易救濟工具。
該負責人指出,鋼鐵行業已經成為中歐貿易摩擦頻發的重點領域。自2014年以來,歐盟針對中國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共計15起,其中鋼鐵類產品8起,占比超過半數。
事實上,中國出口至歐盟的鋼材較少,最大的出口市場是韓國和東南亞。對于歐盟將本地鋼鐵行業低迷的原因,歸結于中國“傾銷”,多位行業人士均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不認可”。
“國際鋼材價格下跌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全球經濟放緩。”胡艷平認為,鋼鐵供求矛盾加劇,需求下降,產能過剩導致了鋼鐵企業業績下降。“中國大量低價出口固然對全球鋼市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但并非最主要因素。”
“中國出口的鋼材價格確實比較低,但如果產品不行,再低的價格也沒人買。”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對界面新聞記者稱,中國出口量大,正說明中國鋼企在成本、質量、服務等方面改善較大,從而具有市場競爭力。
李新創認為,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有進有出很正常。在其看來,歐盟對全球宏觀形勢和行業供需情況避而不談,而只針對中國采取貿易保護措施,“這并不公平”。
“產能過剩是當前全球鋼鐵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各成員方協同應對。”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強調,中國政府鼓勵鋼鐵行業和涉案企業積極參與應訴,依照世貿組織規則維護自身正當利益。
中國鋼鐵出口難度已越來越大。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鋼材出口974萬噸,較上月減少92萬噸,同比下降5.3%。
“今年中國鋼材出口再難出現大幅度增長,整體出口水平將明顯回落,甚至有可能出現絕對數量的下降。”分析師陳克新認為,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限制了中國鋼材出口。
中國鋼材出口量已連續數年大幅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5年,鋼材出口增幅分別為11.9%、50.5%和19.9%。尤其是2015年,全國鋼材出口量首次突破億噸關口,達到11240萬噸,消化了同期國內粗鋼統計產量的近15%。
盡管今年中國鋼材出口量將大概率下滑,但陳克新仍然認為,由于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仍在持續,中國鋼材出口比較優勢并未完全消失。世界主要富裕鋼鐵產能集中在中國,因此今年中國鋼材出口量繼續維持較大規模,仍將會保持在8000萬噸以上。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