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刊文指出,全球鋼材供應量的半數以上都是來自中國的鋼廠。在去年當中,由于當地需求減少,價格暴跌,以及生產商在產能過剩之下的苦苦掙扎,中國鋼鐵產量出現了至少是1991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周二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鋼產量縮水2.3%,至8億383萬噸。12月產出同比下滑5.2%,至6437萬噸。
在政策制定者們致力于讓經濟完成從投資驅動到消費驅動模式的轉型時,需求日趨疲軟。今年,中國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至6.9%,為1990年以來所僅見。花旗估計,鋼產量2016年預計將縮水2.6%,在全球礦業公司都在增產的情況下,鐵礦石的價格前景愈加暗淡。
“這標志著,伴隨經濟增長的減速,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開始下滑了。”上海華泰長城期貨分析師徐惠民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今年預計還將看到更大幅度的減產,不過量級預計將和2015年類似。鑒于各家鋼廠還會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在供應過剩的環境下削減產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從1990年到2014年,中國的粗鋼產量增長了12倍以上,這種增長也是該國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一個象征。由于政策制定者大規模擴建基礎設施,將數以百萬計的人口遷到城市,并鼓勵汽車和家電的消費,對鋼材的需求突飛猛漲。
12月,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減緩了,第四季度的表現為2009年全球衰退時代以來最差,政府正在努力推動轉型。工業產出、零售銷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年底時都減速了,而國內生產總值較前一年第四季度增長了6.8%。
一代人的時間當中,中國的鋼材需求首次出現了下滑,迫使鋼廠將大量產品推向出口。去年的出口發貨量躍升20%,達到1億1240萬噸,為史上最高。大量過剩產量,尤其是中國鋼材的涌入迫使全球許多國家的政府采取措施,來保護本國市場。
中國鋼鐵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指出,伴隨國內需求進一步趨向疲軟,出口又面臨巨大的阻力,更多的減產已經勢在必行。協會的估計是,2016年的產量可能會縮減到大約7億8300萬噸。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